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知识 > 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的物候学现象有

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的物候学现象有

网站编辑:上海建站网 发布时间:2022-05-12  点击数:
导读: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的物候学现象有 洒家就是消遣于你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5899446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15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率...

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的物候学现象有

洒家就是消遣于你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5899446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15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率:93.3%

一、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本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
(四)复习、复述.
再朗读课文第一段,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然后与旁边的同学交换复述课文.
这样可以么?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6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的物候学现象有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浏览此文的人还看过
什么是动态ip地址
什么是动态ip地址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是对......

怎么整理三星手机桌面?
怎么整理三星手机桌面?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整理三星手机桌面步骤如下:21两手指同时按在......

浮沉子怎么做
浮沉子怎么做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制作方法:21去掉口服液瓶的外金属盖。32将......

家族崩坏工作室攻略
家族崩坏工作室攻略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家族崩坏playhome攻略;2游戏中的人物......

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