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问答 > 生活资讯 > 荆门市

荆门市

网站编辑:上海建站网 发布时间:2022-09-11  点击数:
导读:荆门市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 荆门市为地级市,为世界文化遗产——明代皇家陵寝明显陵所在地,辖京山县、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以及钟祥市、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总人口300余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

荆门市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 荆门市为地级市,为世界文化遗产——明代皇家陵寝明显陵所在地,辖京山县、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以及钟祥市、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总人口300余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湖北实施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战略中,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建立于此,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和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分布于此。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荆门简介

荆门 荆门



荆门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高新区,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在湖北实施的“一带两圈”区域发展战略中,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国家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出土文物异彩纷呈。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建立于此,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和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分布于此。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23种主要矿产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矿产累托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体系日臻完备。已形成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纺织为主的产业新格局,拥有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荆门热电厂、葛洲坝水泥厂为代表的中央、省属企业,以金龙泉啤酒集团、京山轻机、洋丰集团、宝源木业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干企业。

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综合优势突出。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

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速。荆门处于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旅游线的交汇处,得中独厚、山川秀美,有国家一级旅游景点60多处。明显陵文化内涵深厚,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植被保存完好。大洪山风景区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令人留连忘返。漳河、温峡风景区碧波万顷,岛幽林深,恰似人间瑶池。

交通枢纽优势明显。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城区汇集,已建成通车的襄荆高速、荆宜高速、随岳高速和武荆高速公路在此交织成网。临长江、踞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的江汉运河贯穿境内,水运资源得天独厚。市中心距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襄樊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境内冷水机场将按4C级标准扩建成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民用机场,形成鄂中地区最大的航空物流中心。

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位居三峡电网之内,是北电南送、西电东送交汇的通道,拥有一座100万伏特特高压变电站、2座50万伏特变电站、1座装机180万千瓦的主力电厂。总库容20亿立方米的漳河水库为城市提供充沛水源。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不断充实。

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全市正致力于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建设创新、亲民、务实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已经成为中西部承接境外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先后引进了李宁工业园、福耀汽车玻璃、中粮集团、中海油、中集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

地理概况

荆门位居鄂中,介孝感、宜昌、荆州、襄阳、随州5市间。全市国土面积1240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7%。其中,京山县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48%;沙洋县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12%;钟祥市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18%;东宝区1122 (1528-406)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5%;掇刀区563(643-8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55%;漳河新区486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2%;屈家岭管理区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7%;沙洋监狱管理局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5%。

荆门地域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海拔为钟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高程1050米;西北部的东宝区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至保康、南漳的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蜿延形成荆山余脉。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最高海拔为东宝区栗溪镇境内的裴山,高程684米;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市、京山县部分和沙洋县大部分地域,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最低海拔高程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县永隆镇潘家湾河床,高程27米。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是全市粮棉集中产区。

土地资源

荆门位居鄂中,介孝感、宜昌、荆州、襄阳、随州5市间。全市国土面积1240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7%。其中,京山县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48%;沙洋县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12%;钟祥市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18%;东宝区1122 (1528-406)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5%;掇刀区563(643-8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55%;漳河新区486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2%;屈家岭管理区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7%;沙洋监狱管理局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5%。

荆门地域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海拔为钟祥市客店镇的斋公岩,高程1050米;西北部的东宝区地域是由大巴山东延至保康、南漳的荆山,海拔降至1000米以下,山文线由东西转为北西至东南,蜿延形成荆山余脉。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最高海拔为东宝区栗溪镇境内的裴山,高程684米;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市、京山县部分和沙洋县大部分地域,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最低海拔高程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县永隆镇潘家湾河床,高程27米。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是全市粮棉集中产区。

历史沿革

夏商荆门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归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并入荆门市,升为湖北省直辖市,下设东宝区、沙洋区。1996年,荆州市所辖京山县、钟祥市划归荆门市。1998年,沙洋撤区设县。2001年,划沙洋县何场乡和东宝区麻城镇、团林铺镇、白庙街道办事处,与掇刀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成立掇刀区。2002年,湖北省五三农场划归荆门市,成立屈家岭管理区。2011年9月,成立漳河新区,托管原东宝区漳河镇、原掇刀区双喜街道办事处。

历史文化

荆门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长江中游最古老的文明——屈家岭文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权县建立于此。这里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出土了被称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古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等著名历史人物和毛泽东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等时代英豪,并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千古传唱。

荆门山川秀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被中国科学院专家誉为最适宜人居的世外桃源;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是全国第八大人工湖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仙洞钟乳成趣,千姿百态,堪称“世界地质奇观”。千佛洞、大口、虎爪山和太子山均属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溶洞奇绝,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荆门因荆楚门户,控制要冲而得名,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钟祥和荆门分别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显陵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册封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土于沙洋县纪山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原装书,很多专家认为荆门可堪称“华夏人文第一都”。

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直到近代,历史没有缺环。分布江汉平原以京山屈家岭文化命名的屈家岭遗址,距今约5000年,具有典型的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已写进历史的教科书。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分布于荆门境内的东宝子陵岗遗址、掇刀响岭岗遗址、沙洋纪山楚墓群、十里古墓群、郭场古墓群等等,反映出荆门在战国时期的兴盛与人口稠密。钟祥作为楚都纪南城的陪都,属于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在明代又成为江南的重要的州府和政治中心。京山王凤、王匡的绿林起义,奠定了东汉帝国的政治基础。唐、宋、元、明、清直至大革命时期,历朝历代,荆门均为州、县、府、军等地方政权的所在地。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荆门现有文物单位30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京山屈家岭遗址、钟祥明显陵、沙洋纪山楚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8处。这些遗存的文物有三大特点:一是遗址多,时代早。全市新石器时代遗址50余处,典型的有屈家岭遗址和位于沙洋县五里镇的马家院古城址;二是墓葬多,规模大。全市登记的古墓葬有2000余座,仅纪山楚墓群1个单位就有278座,且最大的直径有70余米,封土高近20米。纪山楚墓群内的大薛家洼王陵,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由两个主墓和40座陪葬墓组成,墓前有三级大型祭祀台,据专家考证,为楚国的王墓。钟祥明显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明代帝王陵寝之一,陵园面积有1.83平方公里,最独特之处在呈 8 字形的一陵二宝城二明塘和设置的龙形神道。还有明代的王墓多,钟祥境内有郢靖王墓、岳怀王墓、梁庄王墓、范氏一品夫人墓等,梁庄王墓在2001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5000余件精美的文物,是继明十三陵定陵的考古发现后又一重大明代考古发现。三是古建筑多,保存好。荆门城区和郊区有一祠(陆夫子祠)、二楼(文明楼、白云楼)、三塔(东山宝塔、文峰塔、升天塔)、四泉(龙、蒙、惠、顺)、五景(大小南门、老莱山庄、龙泉书院、烈士陵园、艺林园)、四寺(上泉寺、铁鞭古寺、纪山寺、洪山古寺)、三阁(魁星阁、跃渊阁、岚光阁)、二洞(千佛洞、香龙洞)、一石(关公掇刀石)等;钟祥市有一井(宋玉井)、二宫(兴王宫、元佑宫)和石牌古戏楼、文风塔、少司马坊等古建筑;京山以革命建筑居多,有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旧址等。

历史人文

人口结构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302.31万人。其中,京山县64.9万人,沙洋县62.23万人(其中沙洋监狱管理局3.37万人),钟祥市107.83万人,东宝区38.06万人,掇刀区22.29万人,屈家岭管理区7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53.72万人,女性148.59万人。年内,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5.35‰,人口自然增长率4.45‰。

民族宗教

全市有3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300.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99.53%。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土家族、壮族、满族、蒙古族、彝族、土族、瑶族、布依族、藏族、黎族、侗族、维吾尔族、白族、水族、仡佬族、朝鲜族、佤族、畲族、哈萨克族、傣族、仫佬族、怒族、哈尼族、纳西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羌族、傈僳族、达翰尔族、毛难族、东乡族、布朗族、塔吉克族、京族、独龙族、门巴族等38个。少数民族人口1.3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7%。

行政区划

京山县

京山县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杨集、孙桥、石龙、永隆、雁门口、钱场等14个镇和2个区,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05个村民委员会,2346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520平方公里(含屈家岭管理区),其中耕地面积5.96万公顷;年末总人口64.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

沙洋县

沙洋县辖13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50个行政村、28个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20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6.43万公顷。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户籍人口)62.23万人,其中沙洋监狱管理局3.37万人。出生人口5968人,死亡人口3568人,人口出生率9.99‰,死亡率5.87‰,自然增长率4.1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7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8.94亿元、78.00亿元和51.80亿元,分别增长5.8%、17.9%和13.9%,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同比分别下降2.1个百分点、上升1.9个百分点和上升0.2个百分点。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8亿元,增长13.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农业,达到29%。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06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9164元,增长13.9%。

钟祥市

钟祥市辖15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3个水库,3个农场,1个省级开发区,495个村民委员会,51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4488平方千米,总人口100.97万人。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增长14%;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95亿元,增长26.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09亿元,增长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32元,分别增长17.4%和13.8%。开展“三千”活动,研究完善帮扶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规模企业24个,达到207个;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68.18亿元,同比增长22.1%;全部工业入库税金5.16亿元,增长20%,入库税金过百万元企业36个、过千万元的7个。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58.13亿元、贷款余额79.85亿元,分别增长17.64%和19.68%。积极应对跨年度特大干旱,全力推进“一抗三保”,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九连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1个,总量居全省第一。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75.6%,居全省县(市)之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1.6万公顷,扩挖堰塘近万口,市电视新闻《“当家堰”的新变迁》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启动明显陵争创国家5A景区工作,推进莫愁旅游新区、陈湾温泉、大口汇源度假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黄仙洞片区申报为省级地质公园,彭墩乡村大世界创建为国家3A景区,胡集紫园、双河寨子沟被确定为全省休闲农业景观示范点,客店赵泉河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年接待游客5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亿元,分别增长30.4%和21.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36亿元,增长16.1%。钟祥市被表彰为2012年度全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先进县(市)。

东宝区

东宝区辖1个乡,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管工业园,4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8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95.1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368公顷。2013年总人口33.33万人,新出生2988人,人口出生率8.7‰,符合政策生育率97.66%,出生性别比106.86。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8.33亿元,增长15.61%。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36.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26亿元,增长36.79%;财政收入10.56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3亿元,增长16.6%;出口总额5124万美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28元、9462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3.85%。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排名第10位,比2011年上升8位。

掇刀区

掇刀区辖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80个行政村、31个社区居委会、679个村民小组。其中,兴隆街道办事处及4村1社区38个村民小组委托荆门开发区(高新区)管理,双喜街道办事处及11村4社区85个村民小组委托漳河新区管理。2012年4月,东宝区牌楼镇冯庙村、花竹村、荣星村、团山果园场3村1场划入白庙街道办事处。全区国土面积61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25千公顷。年末总人口34.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29万人,人口出生率7.82‰,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5.85‰。全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65.12亿元、区级127.32亿元、区属8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9%和1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9.7亿元,同比增长2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53亿元,增长35.4%,其中区级城镇以上67.32亿元,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1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财政总收入6.17亿元,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31.0%;地方财政总支出7.73亿元,增长0.8%;外贸出口5832万美元,同比增长12.9%;实际外贸直接投资807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19元,分别增长12.7%、13.67%;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13194元,农村居民家庭总支出15003.9元,分别增长6.41%、5.13%。主要污染物排放化学需氧量3554.13吨,削减量1299.51吨,削减率26.77%;氨氮482.79吨,削减量91.98吨,削减率16%;二氧化硫1259.32吨,削减量1193.22吨,削减率48.65%;氮氧化物129.78吨,削减量93.82吨,削减率41.96%。

屈家岭管理区

屈家岭管理区辖罗汉寺、长滩、何集、易家岭4个办事处、41个队(村、社区),国土面积223平方千米。人口7.34万人,2013全年出生人口567人,出生政策符合率96.59%,自然增长率3.54‰,人口出生率8.25‰,比上年增长0.86‰。全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35亿元、6.26亿元、5.54亿元,比上年增长9%、27.5%和15.6%。实现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农业总产值5.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67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5%,同比增长2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3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4.5%,同比增长18%;外贸出口771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限额以上企业10个,销售额5亿元,同比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万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30元,增长14.4%。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荆门高新区)是2000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规划面积25.11平方公里。先后荣膺《福布斯》公布的中国最适宜开设工厂的20个城市之一、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第三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被评为10个“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之一”和30个“苏商投资首选城市”之一,被世界品牌大会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漳河新区

漳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于8月8日获省人民政府批复,托管东宝区漳河镇和掇刀区双喜街道,共49个村、8个社区,国土面积48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万人。2013年度出生人口60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67%,人口出生率9.79‰,人口死亡率4.59‰,人口自然增长率5.2‰。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同比增长40.62%,占年计划17亿元的112.94%。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占年初计划的123.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59万元,占年初计划的126.34%。

经济概况

概况

2013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61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5.75亿元,增长13%,总量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64亿元,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48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84亿元,增长18.1%;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6275万美元,增长21.3%;出口61752万美元,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增长13.1%,总量居全省第2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2%。;超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

(一)“两大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核心区农谷大道全面通车,组建了中国农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和中国农谷农科院,举办了首届中国农谷论坛,联想控股、中兴集团、湖北联投、东风井关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荆三角”赵集智慧农业园、现代林业精品示范园、双碑现代农业循环园发展势头良好。杨竹流域双龙苑万人社区、皮集新社区开工建设。柴湖振兴发展工作全面启动,15项规划基本完成,省级荆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柴湖工业园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四新村“四网千棚”花果蔬示范基地。

(二)项目投资有效扩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和招商引资大竞赛,精心组织首届楚商大会荆门分会场等招商活动,项目落地明显加快,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71个,竣工投产项目110个。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联邦航太、襄荆高速公司总部、麒麟集团万华城等项目落户荆门,两岸三地华中创业中心、京峻汽车铸件、盈德煤制氢、腾宝建材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泉新材料、格林美东区、洪森食品工业园、楚商国际产业城、华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加快推进,百盟慧谷一期、戴蒙德新厂、明达玻璃一期、捷力通汽车零部件、众诚冷链物流、天茂20万吨碳四、五三柒零纺织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蒙华铁路(荆门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获批开展前期工作。

(三)工业经济逆势而进。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落实企业控息单、缓税单和退城进园单,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实施“双千亿产业计划”,农产品加工产值率先突破1000亿,化工产值达到897亿元,中国农谷农副产品加工、京山轻工包装机械、钟祥农产品加工和东宝磷化工等产业集群纳入省重点扶持行列。全市新增亿元企业68家、规模企业140家,分别达到423家、922家。省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1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示范基地。“一核六片十五园”完成工业增加值370亿元,增长15%,荆门高新区和东宝工业园分别居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竞进提质竞赛第一名,京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农产品、化工医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楚玉食品、大峪口化工出口均突破5000万美元。京山轻机印度工厂正式投产运营。钟祥和东宝连续六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

(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坚持“抗大旱,保生活、保生产、保发展”,战胜“四年连旱”灾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7万亩,粮食增产1.09亿斤,实现“十连增”。水产品产量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畜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新增10亿元龙头企业3家、50亿元企业1家。沙洋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国示范园区,京山、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省先进园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五洋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万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6.3万亩,转移农民12万人。实施土地整治规模70万亩,新增城乡增减挂钩指标3000亩。硬化渠道880公里,扩挖塘堰10472口,完成10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我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完成植树造林17.45万亩,“四旁”植树1083万株。钟祥、沙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

(五)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沙洋油菜花海名列中国美丽田园油菜景观第二位,彭墩乡村世界跻身国家4A级景区,绿林山景区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马河青林寨景区投入运营。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0.61亿元,增长20.3%。成功举办“舌尖上的中国农谷”武汉展销会及推介月活动。建成人民万福国际商贸城,荆门大家装、湖北供销民生广场、中国农谷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净增限上法人企业251家。新建、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300家,完成中心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5家。实现电话银行村级全覆盖、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6家,发行二期城投债16亿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正式运营。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2亿元,比年初新增123.08亿元。新洋丰肥业借壳上市获中国证监会核准,京大饲料成为全市首家新四板上市企业。家政、物业、保险、中介等业态进一步发展。

(六)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2%。编制完成新一轮荆门城市总体规划,漳河新区、荆门高新区、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东宝工业园“四大平台”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投入试运行。漳河新区道路骨架正在拉开,政务中心、凤凰湿地公园一期等工程稳步实施。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积极创建花园城市,我市获得2016年第十二届中国菊花展举办权。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马路局长”工作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国家住建部考核验收。中心城区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公路治超初见成效。新增空调公交车100辆。县(市、区)城市新区建设加快推进,4个镇域城市试点逐步深化,官垱镇被列为省“四化同步”第一批试点示范乡镇。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首批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在建新型农村社区93个。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村容村貌逐步改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漳河水库被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京山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生态县。西外环等5条一级公路、东桥至义和旅游环线等8条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建成通乡公路54.3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908公里。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市本级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投入2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3.1%,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2013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增城镇就业51598人,扶持创业6449人、带动就业25687人。市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投入运行。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0.8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启动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取消城镇医保报销封顶线。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钟祥市人民医院“先看病,后交钱”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农合参合率99.9%,政策范围内补偿率76.2%。整合优化市直医疗卫生资源,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营。荆门市中医医院、钟祥市中医院成功创三甲。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面积21.3万平方米。开展中国侨联“健康光明行”白内障免费复明活动。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4203套,基本建成11834套,分配入住7744套。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1860万元、临时救助金1855万元。全市养老床位达到8367张。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2.42亿元,筹集3567万元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36400人。

居民消费

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8元,比上年增加2152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9387元,增加1139元,增长13.8%。年内,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下降0.9%。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39.6%。

农业

2013年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6.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增长2.4%,林业增长4.9%,畜牧业增长7.4%,渔业增长7.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3.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8.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9387元,增长13.8%。在全省各地市州中,继续保持总量居第2位(仅次于武汉)

工业

荆门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现已形成以多家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为支柱的跨越32个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成品油、水泥、啤酒、化肥、包装机械、聚丙烯、布洛芬、电子元器件等。

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6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年内,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个,达到782个。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92.35亿元,增长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13.4亿元,增长9.7%。主要产品产量:能源类的原煤178.83万吨、煤油28.89万吨、汽油119.66万吨、原油加工475.88万吨、柴油163.53万吨、发电量635912万千瓦时,分别增长22.6%、8.2%、13.5%和下降4.9%、6.2%、15.7%;建材、化工类的水泥1085.41万吨、平板玻璃1317.18万重量箱、聚丙烯13.35万吨,分别下降2.3%、16.9%、6.2%;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和轻工产品类的氮肥(折含N100%)178.16万吨、磷肥(折含P2O5100%)288.55万吨、磷矿石(折含P2O530%)630.79万吨、大米597.91万吨、配混合饲料145.49万吨、啤酒28.89万千升、纱9.2万吨、布85387万米、塑料制品44.97万吨、包装机械143台,分别增长20.5%、1.7%、46.9%、27.6%、37.3%、23.8%、2.4%、11.9%、13%和下降3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0.26亿元,增长21.7%;实现利税208.44亿元,增长26.4%,其中利润102.53亿元,增长32.3%;亏损企业亏损额9.3亿元,下降45.1%。其中,市属企业实现利税159.72亿元,增长27%;实现利润105.66亿元,增长19.6%;亏损企业亏损额2.15亿元,增长36%。全年建筑业总产值67.86亿元,增长18.4%。建筑施工工程竣工产值53.84亿元,增长17.9%。房屋施工面积987.02万平方米,增长28.3%;房屋竣工面积229.36万平方米,增长33.8%。

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工业规模再上新台阶。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1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完成增加值560.1亿元,增长16.9%。总量超越黄石,紧随“一主两副”跃居全省第4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2个,比上年净增100个。全年产值过亿元企业43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8个。其中,过10亿元企业34个,过20亿元企业9个,过50亿元企业3个,过200亿元企业1个。

工业结构明显改善。一是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1~12月轻工业增加值增速19.6%,高于重工业增速4.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36.5:63.5调整为40.7:59.3。食品、轻纺等消费品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8.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全年全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5万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328万重量箱,落后合金产能0.5万吨,落后印染生产线7000万米,关闭小企业1个。三是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化工、食品、机电、轻纺、建材产值分别达到737亿元、595亿元、267亿元、252亿元、2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28.6%、38.7%、46%、27.9%。

县域工业支撑明显。全市7个县市区,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0%,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1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96.8%,比上年同期提高16.2个百分点。

生产要素保障有力。全年全市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基本平衡。1~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61.1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5%,比上年同期相比略降1.26%,在全省14个地区中,排名第7位。全市工业贷款余额151.2亿元,比年初增加25.7亿元,同比增长20.5%,高出全市金融机构平均贷款增幅0.5个百分点。

财政

2013年全年财政总收入10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79.42亿元,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69亿元,增长2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6.83亿元,增长27%。税收收入中,增值税4.61亿元,增长1.6%;营业税12.4亿元,增长24.8%;企业所得税3.43亿元,增长7.6%;个人所得税1.54亿元,增长10.3%。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1.17亿元,增长12.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78亿元,增长17.2%;农林水事务支出21.62亿元,下降5.5%;教育支出33.63亿元,增长34.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2亿元,增长55.5%;科技支出1.51亿元,增长5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4亿元,增长11.7%;医疗卫生支出11.25亿元,增长16.3%;节能环保支出3.42亿元,下降21.9%;住房保障支出6.37亿元,增长28.2%。

金融

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3.06亿元,比年初增加147.2亿元。其中,单位存款265.08亿元,比年初增加53.33亿元;个人存款619.93亿元,比年初增加97.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7.34亿元,比年初增加72.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07.5亿元,比年初增加36.77亿元;中长期贷款228.91亿元,比年初增加36.57亿元。在短期贷款中,个人贷款及透支32.57亿元,比年初减少2.61亿元;单位普通贷款及透支137.68亿元,比年初增加21.74亿元;银团贷款8.29亿元,比年初增加5.44亿元,贸易融资28.96亿元,比年初增加12.19亿元。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4.87亿元,下降0.4%;保险赔付支出8.07亿元,增长28.8%。

国内外贸易

201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0.29亿元,增长16.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6.76亿元,增长15.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2.37亿元,增长15.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4.68亿元,增长19.6%。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7.9%,服装鞋帽、针纺织类零售额增长25.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1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5.1%。全年进出口总额175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出口总额46577万美元,增长21.7%。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5868万美元,增长26.5%;三资企业出口17050万美元,增长0.3%;其他企业出口23659万美元,增长42.2%。全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1656万美元,增长15.9%。

第三产业

2013全年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56.52亿元,增长13.8%,贸易外经和生态休闲旅游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亿元,增长16.1%,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47.82亿元、营业额8.49亿元,分别增长30.9%和37.7%;出口总值达到1.21亿美元,增长28%,创历史最高水平;招商引资总额147.08亿元,增长129%,引资项目194个,增长30.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5733万美元,增长21.3%。国家电网康复疗养中心、湖北豪威大酒店、金山国际大酒店等投入运营,惠亭湖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空山洞获批省级地质公园,大型专题片《中国古镇--绿林》在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首推景区“门票买断制”,全年接待游客4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亿元,分别增长30.6%、47%。成功举办中国(京山)网球节和京山观鸟节等节庆活动,中国(京山)网球节被列入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新增市场主体4000多个,达到1.7万个,其中新增“小进限”62个,达到232个,总数居全市第一。

社会事业

科技

2013年全年全市有科研机构10个,从业人员1169人。全年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3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0项,市级46项。专利受理量1432项,授权量321项。科技成果登记36项。年末,全市有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5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61336台(件)。全市有气象观测台(站)3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风廓线雷达观测站(点)1个,区域气象自动站83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3个。有地震台(站)4个,地震遥测台网2个。

教育

2013年有各级各类学校665所。其中,幼儿园185所、小学285所、普通中学12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所、大学1所、特殊学校3所。在校学生357420人。毕业生数83921人。有教职工36810人,其中专任教师23880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年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学生入学率、年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8.6%。

卫生

2013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90个,其中医院40个,公共卫生机构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5个,卫生院5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39个,村卫生室137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889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3.63张;卫生人员1503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661人,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601人,注册护士5233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53人、1.75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总值28.47亿元,房屋总面积197.79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6928台(件),其中100万元以上设备105台(件)。全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门、急诊1475.76万人次,出院病人34.47万人次。实际开放总床日375.22万床日,病床使用率82.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7天。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平均每门诊人次医疗费用66.54元,平均每出院病人住院医疗费3549.42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89.32万人,平均参合率98.95%。人均筹资额230元,其中中央补助108元,省级补助64.2元,县级补助27.8元,农民个人缴费30元。门诊统筹平均补偿率30.23%,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1.2%,最高支付限额8万元。全市实行筹资水平、补偿模式、基金用途、补偿标准、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费用控制、信息化平台的新农合“八统一”管理,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市、县、乡、村新农合“一卡通”。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6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个非政府办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和1373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实行基本药物省级集中采购和货款统一缴付。6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药价下降39.7%,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27.8%,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7.4%,门、急诊人次增长17.4%;村卫生室平均药价下降39.7%、门诊人次上升15.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到位,62个实施机构中,除掇刀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医院举办,不需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外,剩余60个机构全面完成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前总人数5882人,改革后定编4198名,用编4039名,定岗4039个,竞聘上岗3967人,安置富余人员1894人。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8138平方米医疗机构危房全部消除,应建设的16个村卫生室全部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建立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硬软件覆盖1373个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在市一医院、市石化医院、京山县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开展全科室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向省卫生厅推荐上报11个示范乡镇卫生院、56个示范村卫生室。全市形成以14个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龙头,53所乡镇卫生院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1373个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在城乡基层开展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61.8%。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乙肝疫苗补种率97.08%;完成妇女乳腺癌检查2230人,完成率111.5%;为21494名农村妇女在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为14490名农村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补助,补助资金434.7万元;为650名贫困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超额完成100名;为2230名东宝区农村妇女免费开展乳腺癌检查;完成3000所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98.96%,查出HIV抗体阳性3人。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是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的市、县两级试点医院,分别于2010年8月和2011年4月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两院在能力建设、推广便民惠民措施等方面取得阶段性实效。为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年内中央投资1250万元,在东宝区、掇刀区、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实施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全市医疗机构实行“一本通”、“一卡通”,推行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一单通”,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

民政

2013年内,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万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15万人。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5.19万人,其中劳动部门组织转移就业2.5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7万人,失业率4.1%。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1.4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7.5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33.92万人。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044人。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29万人,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7.26万人。年内实际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房16051套,其中经济适用房1507套、廉租房956套,公共租赁房2962套;实际购买公共租赁房200套,长期租赁公共租赁房9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新增2085户。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51.77%。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7124张,收养人数6384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9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2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35亿元,募集善款430万元。安置退伍军人541人,占应安置人数的99%。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26元,比上年增加1925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8248元,增加1297元,增长18.7%。年内,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33%,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7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8%。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9%、42.8%。

环保

2013年内,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876公顷。设立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113人。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319天,全市县市以上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100%,乡镇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98%。

全市建成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32台(套),工业废气处理设施376台(套)。全年工业废水4762.16万吨,占废水总量36.4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4.83%;工业固废产生量596.94万吨,占固废总量的31.9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529.91万吨,综合利用率88.77%;工业废气排放量1406.41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4.53万吨,比上年下降4.6%,工业烟尘排放量4.23万吨;

全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5478万吨,污水处理量47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15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71.56%;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500万吨,垃圾无害化日处能力500吨,处理率100%。

文化体育

2013年全市有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65.08万册;有综合档案馆5个,博物馆3个;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电影放映单位5个;有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4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54%,有线电视入户率36.56%。全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17次。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200枚,其中金牌90枚,银牌58枚。全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200次。年末,全市有全民健身路径175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7615万元。

社会保障

2013年内,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万人,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万人,失业率4.2%。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3.9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7.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35.41万人。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26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城镇居民52.0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183.93万人。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5万人,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7.1万人。年内实际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房14683套,其中经济适用房1654套、廉租房916套、公共租赁房3589套、限价商品房500套。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51.77%。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7733张,收养人数6699人。中心城区完成13个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投入资金803万元;完成社区网格设置,设置网格505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募集善款439.57万元。安置退伍军人276人,占应安置人数的99%。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荆门市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浏览此文的人还看过
卡秃噜皮了什么意思
卡秃噜皮了什么意思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卡秃噜皮了意思是膝盖摔破皮了,这是一句东北话......

煮牛腱子肉的正确方法
煮牛腱子肉的正确方法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把一整条牛腱子肉洗干净,放入清水里浸泡半小时......

如何检测自己的麦克风好不好用
如何检测自己的麦克风好不好用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这里以Win10系统为例,点击Win10系统......

什么是世界天才俱乐部?
什么是世界天才俱乐部?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门萨俱乐部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即天才俱乐部。......

相关网站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