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 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从中打出了氢核和氮核,以此推算出该粒子的质量,从而确定该粒子为中子.设氢核的质量为mH,...
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
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人们用它分别去轰击氢原子和氮原子,结果从中打出了氢核和氮核,以此推算出该粒子的质量,从而确定该粒子为中子.设氢核的质量为mH,打出后速度为vH,氮核的质量为氢核的14倍,打出后速度为vN.假设中字与它们的碰撞为弹性碰撞,请根据这些可测量的量,推算中子的质量.
吱喏吱喏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幼力量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17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率:94.1%
设质量为m1初速度为v1
根据动能定理有
m1v1=(m1+mH)vH(因为初状态时我们用中子去轰击静止的氢原子,所以初状态只用我们的m1v1.末状态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子和氢原子一起做速度为vH的运动.或者你可以把括号打开分别描述中子和氢原子,不过是一样的罢了)
m1v1=(m1+14mH)vN(同理,此刻只是改成了另一个例子,列式不变.而两个式子有两个位置,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出来了.解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式子的m1移到右面,这样第一个式子就变成了v1的描述,然后把这个v1带到第二个式子,这样整个式子就只有一个未知量m1了,然后化简答案就出来了)
可求出m1=(14mHvN-mHvH) / (vH-vN)
楼主还有疑问吗?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11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1930年,科学家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a离子轰击铍原子时,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为了弄清楚这是一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