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引自论语哪 sdj902302sdk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peaker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18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
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引自论语哪
sdj902302sdk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peaker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18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率:88.9%
不是出自《论语》,出自《孔子家语》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
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2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引自论语哪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