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孔子回答弟子问仁,为何说法不同?都是选取哪些方面进行阐述的? li_leo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杀玲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14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
孔子回答弟子问仁,为何说法不同?都是选取哪些方面进行阐述的?
li_leo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已收到1个回答
杀玲
网友
该名网友总共回答了14个问题,此问答他的回答如下:采纳率:100%
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也是“仁”字最权威、最经典的解释了.颜回一听便心领神会,又问其具体条目.孔子便兴致勃勃地讲了仁的“四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熹评论《论语》中这一章“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机,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孔子数称“贤哉回也”,表现出对颜回的充分信任和嘉许,也能看出孔子十分满意自己对颜回的成功教育.
而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名端木赐,利口巧辩,善做生意,家境富裕.子贡有志于仁,每天想要博施济众,但徒事高远,眼高手低,不知从何做起.孔子教他应该从自身做起,可以说教给子贡一个“仁之方”.
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迟钝.司马牛问的是“仁”,而孔子答的却是“仁者”.因为司马牛多言而浮躁,孔子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仁”来告诫他,促使他以后注意改正缺点罢了.
以上孔子对“仁”的不同解释,都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具有其针对性的,所谓殊途而同归.这种教育方式具体到学生自身也是可行的,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种不理睬、不了解教育对象而只管闷头教书的做法是教育之大忌.不能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必然单调,教学过程必然呆板,教育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1年前他留下的回答
追问
6
li_leo
他是从哪些方面进行阐述的?
杀玲
根据不同人的性格进行不同的阐述。
li_leo
譬如颜渊、子贡、仲弓、樊迟、子张这几个人都是哪些方面?
杀玲
贤哉回也,端木赐利口巧辩,司马牛多言而浮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孔子回答弟子问仁,为何说法不同?都是选取哪些方面进行阐述的?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