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
杨晓萍 袁伟静 张杰
摘要:书法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源泉。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带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元素,特有的浓淡干湿枯的笔墨、结构、章法的造型美,越来越多地成为艺术设计师们广泛应用的一个设计元素。所以,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这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书法艺术教学;创新;教学改革;关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67-02
书法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如何在课程安排的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入门,既能掌握书法的技能技法,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素质,为以后艺术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
一、书体是关键——选择合适的书体是书法快速入门的关键
书法的篆、隶、真、草、行等书体,哪一体更适合初学者学习、掌握,古人行家说法不一,笔者觉得隶书上通篆,下启楷行草,在中国书法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失为书法入门的最佳途径。
(一)从隶书入门,乃溯本求源
隶书起源于秦,成熟于汉代,是从篆书演化过来的,相传是由秦人程邈所创造。据说程邈原是县里小官,后犯罪入狱,在狱中潜心研究十年,它把篆书削繁为简,变圆为方,造隶书三千字,上呈始皇,始皇大喜,封为御史。因程邈为级别低下的吏人,史称“隶书”。在学术上,隶书朴拙厚重,纯真隽永又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了汉代艺术的时代精神,又开魏晋南北朝及盛唐书法之风范,至今两千载,典型犹存,据传说“永”字八法即孕育隶书之始[1]。
(二)隶书的结构、笔画简单易行,易于掌握
学习楷书得先学“永”字八法,即八种笔画;而隶书笔画相对简单,只有三种(平画、波画,撇画),且隶书用笔的基本笔画起笔、运笔、收笔比起楷书,也要相对简单,容易掌握。隶书的结构特点:蚕头雁尾,雁不双飞,字形横向取势,伸展夸张,排列比较匀称端庄,没有楷书严谨,从整体上容易把握和领会,适合于初学。
(三)隶书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
隶书“蚕头雁尾”造型很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更适合艺术设计组合、创意,是初学者的首选。尤其艺术系的学生艺术基础好,有一定的造型基础和美学基础,悟性好,上手快,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技法,创作出简单的作品,为以后艺术创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碑帖选择是关键——选择正确的碑帖会事半功倍
隶书成熟的碑帖是汉碑。汉碑有多种,风格也不尽相同。端庄秀丽风格的有《礼器》《华山庙碑》《史晨》《曹全》等,朴厚雄健风格的有《衡方》《西峡颂》《景君碑》《张迁》《鲜于璜》等,放纵恣肆的有《石门颂》《杨淮表纪》《封龙山颂》等。但有些碑,虽然心中喜欢,但并不适合初学者临习,如《石门颂》,结体过于随意放纵,规矩难循,这类摩崖刻石应该在有一定的造型基础,并掌握了一定笔法之后再去临摹。
初学应选用笔劲健、结体严谨、碑口清晰的名品汉碑,如《史晨》《礼器》《曹全》等。这几个碑刻笔者都为学生选过,但最喜欢为学生选的碑刻是《史晨》,笔者觉得《史晨》集古朴、端庄、典雅、肃穆于一身,且笔法方圆兼备,有一种返本归真的感觉,为汉隶中的逸品。清孙泽在《庚子消夏记》中,评此碑曰“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最佳者也。”清代书法家王澍评论此碑曰“严谨”,学汉隶从此碑入手,可以“正其趋”。清代郑簠、赵之谦、邓石如等书法都是在《史晨》碑中汲取营养精华而又发扬光大,自成一家的[2]。
三、创新训练是关键——田字回宫格创新训练是成功的关键
书法学习主要是四部曲:点画写法、偏旁安排、结构原则、章法创作。其中间架结构原则最重要,即每个字的点画安排、组合、优化,要符合美的旋律。
初学者主要靠临摹优秀字帖来掌握,传统摹帖,即双钩填廓法,要摹帖好长时间,才能渐渐掌握笔法。怎样做到入帖易,出帖快,前人创造了很多字格法。传统的习字格式,主要有正方格、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回宫格[3]。近年来,湖南书法家万应均教授创造的回宫米字格方法很有创意,对笔者很有启发。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艺术系学生艺术功底好、领悟性强、观察细微的特点,主要采取田字回宫格。就是在田字格正中心1/2处加一个等边正方形。然后把每个字放大,放到田字回宫格中,引领学生分析、观察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找出字的主笔、次笔,结体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笔者认为,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写田字格,对它并不陌生,很快就能找到点画参照的位置。宋代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4]田字回宫格一是能把临与摹放大到一起,既不失古人的位置,又得古人笔意,是获得书写能力和书写法则的最佳途径。二是能使学生很快全面领会碑帖的精髓,是对碑帖从形体到神韵的感觉的捕捉。三是能把握住一个字的中心,使字的中心点始终在回宫格中,然后向外做放射性伸缩。因隶书刚入手容易写得拘谨,在田字回宫格中的字笔画撇捺伸展、大气,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四是田字回宫格训练比起其他方法上手快,结构掌握准确,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细微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对字起笔、转折、收笔细微处仔细观察,多角度比较,总结出字帖的笔法、结体规律,从而很快掌握所临碑帖的风格、特点,领悟出书法的艺术性,最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四、互动教学是关键——互动的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书法的黑白艺术,不如画画色彩斑斓,课堂的临摹时间很长,特别枯燥沉闷,学生很疲劳,昏昏欲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笔者动员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师生角色互换互动。首先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不同偏旁部首的字,让其在下面积极准备,然后每人都要到黑板前事先画好的田字回宫格中再写一遍,写好后同学间相互品评,彼此借鉴,最后教师引导分析总结,把经常易写错的地方纠正过来。
学生对于在黑板上写字感觉压力很大,爱面子,怕写不好被同学笑话。这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帮助他们走出第一步。往往学生对自己写出的字印象很深,对同伴指出的优缺点更是记忆深刻,这样学生就对字的结构、偏旁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对于给别人指出字的优缺点的同学而言,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同学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通过这种互动增强学生学书法的信心。再有就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手脑协调,能对碑帖由轮廓到细节、由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全方位掌握,领悟书法的艺术美感和精髓。
五、结语
临摹是为了学习掌握前人的书艺技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出个人风格的作品。艺术系的学生更是为了把这种独特的东方艺术融化贯通,把书法中蕴含的思想精神及文化、审美内涵等转换为艺术设计的语言图形、符号。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观念的人才,是教育的宗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书法这种古老的民族艺术更值得教师用新手法、新理念去挖潜、改革、融汇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毅.史晨碑笔法详解[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2]孙其峰,孙墨龙.怎样写隶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3]万应均.隶书曹全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邓位华.浅析高校书法创新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
[db:内容2]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高校书法艺术教学的几个关键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一:钻孔定位:2施工过程中采用联测,复测方法......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首先我们在运用这个属性的时候,要明白其到底具......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我来回答:2绘画是真斗3梦幻4蚊香蛙5常磐垍......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开网店。2难度高,但提升空间大。如今网店的经......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