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博物馆)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西安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
中文名: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所在地: 西安
1简介2建筑布局3钟楼历史沿革4博物馆职能5临时陈列6专题陈列7开放时间8游客须知目录
1简介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
2建筑布局
西安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1377.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基座上的木楼阁四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和迭起的飞檐等组成,高27米。楼阁和台基的总高度为36米。钟楼分为上下两层,由台阶踏步上至基座的平台进入一层大厅,大厅四面有门,周为平台,顶有方格彩绘藻井,二层四面有木格窗门与外廊相通。屋面敷设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显得宏伟、壮观。
3钟楼历史沿革
西安钟楼,位于市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首先映入眼帘,四周伴有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 ,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这三块牌匾由于钟楼2楼展厅装修的原因,现在已经被展柜遮挡住了)将钟楼的价值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色彩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和评价。
中国自古就有“盛世修史、丰年盖楼”之说。历届政府在对钟楼的利用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管理和奉献工作:清代的康熙三十八年、乾隆五年和道光二十年分别对钟楼进行了大范围以及大规模的整修,而新中国成立50年中又大修过五次。从1956年8月钟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1996年11月再被国务院布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明代建筑在战火的洗礼和沧桑风雨中已巍然矗立了600多个春秋冬夏。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20年至今,钟楼先后接待过如朱德、陈毅、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1999年“千禧”年来临之际,我国推出三大城市作为重大庆典活动中心,西安即是其中之一,而活动中心的主会场就设在钟楼。
为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自强不息的“钟楼人”,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古建筑的同时,抓住其人文景观独特魅力以及已成为我市重点旅游热点的良好挈机,使其在新时代中发挥着更好的作用。近几年,钟楼上成功举办的齐白石画展、明清名人字画展、仿秦乐府编钟表演、于佑任字画、钟楼馆藏文物精品展等大型展览及“晨钟暮鼓”仿古仪仗表演,均受到中外游客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在2006年4月份,西安钟楼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景区”评选活动中获银奖殊荣。
4博物馆职能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最初为西安鼓楼陈列馆,1957年成立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主要负责西安钟楼鼓楼的日常维护维修、安全保卫和参观接待,2008年因业务拓展,加挂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牌子,强化了藏品征集、陈列展览和社会宣传教育职能,并成功举办了“龙腾盛世、和谐之音”中国古钟精品展、“千年之谜-柴窑”文化研究展、木化玉大漠奇石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西安稽查征集文物成果展、“师尊碑林、墨海探源”—薛铸语境书法展、秦砖汉瓦艺术精品展、唐三彩艺术精品展等多项展览。
现有藏品458件,(其中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59件),长期陈列有清式家具精品展和中国鼓文化展,常年面向社会推出“晨钟暮鼓”仿古仪仗表演、仿秦乐府编钟表演和中国鼓文化表演。
5临时陈列
在西安钟鼓楼保管所(博物馆)建所60周年之际,由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和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对话-齐白石·于右任书画联展》在西安钟楼正式展出了。此次书画展集中展出了齐白石先生、于右任先生两位名家的传世之作40余幅,绝大部分都是两位大师从未公开的书画精品,同时还有于右任先生生前所藏所用书籍文具若干,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艺术是形式,文化是核心。齐白石和于右任两位艺术大师,长期以来在海峡两岸及华人文化圈成为传奇,两位大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手中的笔墨,记录和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能静下来,沉浸于一幅山水文字者寥寥,而能与名家的作品近距离接触,接受心灵的洗礼,更是一种奢望。我们举办这次书画作品展,正是以两位大师的珍品为媒,为大家提供一方闹市清净之地,情寄山水,对话大师,在作品中感受两位大师独特的人格魅力,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之魂。
6专题陈列
明清家具展
中国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商周至汉魏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以席、榻或床为起居中心;约在南北朝时逐渐有了高形坐具,发展到汉末、六朝、唐代已经出现了凳、椅、墩,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仍广泛存在;到宋代,则完全脱离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垂足而坐逐盛行起来,家具制作更加繁荣、丰富,许多家具的样式品种已与明代没有区别。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具形成了最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中国气派。明代家具追求神态、韵律,以苏州制造业为中心,称为“细木家具”,它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清代家具主要以苏州和京城制造为中心,注重体量厚重,提倡繁复细腻,重装饰,崇尚大面积浮雕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树一帜。明清家具虽然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艺术成就深受人们赞许,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
鼓文化展
鼓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传说早在远古的伊耆氏时代,已经有了鼓类乐器出现。《礼记明堂位》中有“土鼓......伊耆之乐也”的记载。黄帝时期,八十面“夔牛鼓”惊天动地为战胜蚩尤尔大震军威。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的舞台上,鼓不仅是一种器皿,而且是一种文化,从仰韶时期的“彩陶鼓”,安阳殷墟的“木腔蟒皮鼓”,曾侯乙墓的“建鼓。小鼓”,马山楚墓的“彩绘木鼓、木鹿”,到罗泊湾西汉墓和贵州遵义、麻江的“铜鼓”,宋代瓷窑址中的“瓷鼓”;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秦汉的“鼓乐其鸣”,隋唐时期的“晨钟暮鼓”;再到延安时期的“安塞腰鼓”……鼓,已经成为一中普遍而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代乐府中,击鼓的定员编制有12种之多,到唐代,宫廷乐部仅记载就有十余种,鼓的种类也增加到十五种。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已经对鼓进行了声学研究。南宋时期,民间已有了鼓乐的记载。清代宫廷编撰的《皇朝礼器图识》中,出现了达卜(手鼓)、那葛喇(奴古拉鼓)等西北少数民族的鼓的记载。如果说今天的鼓文化是一条大河,那么历朝历代的鼓的发展与演变,就是汇入这条大河的溪流。
7开放时间
8:30----18:00(17:30停票)
注:根据陕文物发[2004]66号,在国家规定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及节假日,不实行免费接待,以确保文物和人身安全,敬请谅解。
8游客须知
一、游客参观钟(鼓)楼须购买由物价部门审核批准的参观券进入;
二、游客所购买的参观券为个人参观钟(鼓)楼的一次性使用凭证;
三、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四、65岁以上的老人,持《敬老优待证》或身份证,免费参观(建议有成人购票陪同登楼);
五、1.4米以下未成年人(免票)应由监护人购票陪同登楼,以保证安全;
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团体,凭学校介绍信,提前预约可予以免费参观;
词条图片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db:内容2]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1粉色玫瑰花语代表着一种爱的宣言,粉色是少女......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希腊作为奥运会发源地,第一个出......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进入黑石塔下层之后,前面有一个任务NPC,先......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1原文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