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校)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两汉文化旅游区,南依风景迤逦九里山,北望碧波荡漾九里湖,山水相连、人文荟萃;校园芳草萋萋,环境幽雅,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学校为全日制公办高校,隶属江苏省教育厅。1964年建校,前身为徐州化工学校,200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更名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名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创办时间: 1964年
所在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
学校类型: 工科
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类别: 公办大学
地址: 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襄王路1号
1历史沿革2办学宗旨3办学条件4专业建设5学术成果6实训基地7社会服务8就业情况9荣誉称号10校园文化11发展思路目录
1历史沿革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64年7月,原名为“徐州轻化工职业学校”,学制二年,隶属于徐州化工局、徐州轻工局领导。臧瑞新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徐州市四道街。
1965年初转为“徐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学制三年,隶属于化工局领导。曾传海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徐松华任副校长。
1965年7月5日徐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徐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分开,在原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化工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徐州市化工技术学校”,曾传海任书记兼校长,徐松华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化工局九里山仓库(现黄河校区北部,大门面朝铜沛路)。
文革动乱期间,徐州市革委会化学工业局临时工作小组1970年11月7日撤销徐州市化工技术学校,至此,学校停办。
1979年5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同意在原址上恢复徐州化工技术学校,定名为“徐州化工学校”,规模600人,学制三年,暂设化学工程、化工机械及仪表3个专业(苏革复[1979]71号),隶属徐州化工局,科级建制;吴宝良任书记,徐松华、岳崇振任副校长。
学校设教务科、总务科、办公室三个行政科室;在校生127人,招收三个班(其中一个技工班、二个中专班)。教职工49人(其中教师17人,工人14人、干部18人)。
学校位于徐州西北,北依九里山、南邻故黄河,坐落在沈场西,占地面积约20余亩,建筑面积约2000m²。
1980年4月成立党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吴宝良、徐松华、岳崇振组成,吴宝良任支部书记。
1980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徐州化校领导体制改为省、市双重领导,以省为主;设化学工程、化工分析、橡胶制品工艺、化工机械四个专业,招初中生,学制四年;学生规模1200人,教职工240人,其中教师120人;毕业生由省统一分配。
1985年6月学校隶属江苏省石油化工厅,县团级建制,顾明华任校长、金尧任书记。
1985年12月成立中共徐州化工学校总支委员会,总支委员会由金尧、顾明华、徐松华、甘洋洲、钱卫平等五位组成,金尧任书记。
1987年8月江苏省编制委员会批复徐州化校编制暂为200人。其中:教师96人,教辅工勤64人,校办工厂40人。
1988年10月金均道任党总支书记,顾明华任校长、宋继国任副校长(正县级)。
1990年1月建立中共徐州化工学校委员会,党组织关系隶属徐州市化学医药公司党委。
1990年6月领导班子调整,丁季成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王骏任校长,顾明华任副校长(正处级)、彭大清任副校长。
1990年11月徐州化工学校第一届党委会由丁季成、王骏、顾明华、彭大清、刘裕明五位同志组成,丁季成任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1998年4月实行校长聘任制,聘任周立雪为校长、王健强、金万祥为副校长。
1998年5月学校荣获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7年9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中专毕业两年制大专“橡胶加工工艺与检测”专业(挂靠徐州彭城大学);1998年9月开始正式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专科生。
1993年4月学校在马场湖征地30亩补偿徐州橡胶厂,收回学校西北角橡胶厂仓库16亩,至此学校占地面积达到100亩。
2000年6月荣获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0年6月撤销江苏省石化厅划转徐州化工学校隶属江苏省教育厅;2000年10月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徐州市教育工委。
2001年学校在九里区征地150亩,2005年11月扩征700.86亩,现九里校区土地面积约850亩。
2002年6月学校独立升格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在徐州化工学校基础上建立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撤销徐州化校建制; 2002年11月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徐州市委组织部。
2003年2月省委决定组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朱士中任党委委员、书记,周立雪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2003年2月中共江苏省教育工委任命周立雪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王健强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金万祥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03年12月中共江苏省教育工委任命王健强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兼)。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4月建立中共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专业系、机关、学工等四个总支委员会。
2003年4月制定学院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设置党办院办(合署)、组织部宣传部(合署)、纪委办审计与监察处(合署)、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保卫处、科技与产业处、校产管理处、新校区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等11个职能管理处室;工会、团委2个群团组织;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食品工程系(合署)、材料工程系、信息与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图书馆等7个教学系部和1个教辅单位以及后勤服务总公司1个实体等管理机构。
2003年10月九里校区一期完工,2700余名学生第一批入住九里校区。学院地处九里山北麓,丁万河从学院穿过,有山有水,环境优美。校址为:徐州市九里区襄王南路1号。
2005年6月18日召开中共徐工职院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朱士中为党委书记,周立雪、王健强为党委副书记。王健强为纪委书记。
2006年9月完成了黄河校区行政处室搬迁工作。至此,学院主校区落户九里区。
2007年8月行政办公楼建成,机关各处室入住办公楼,学院东大门启用;管理系、环境系迁至7号楼。
2008年12月院党委书记朱士中调离,时继尧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2办学宗旨
学校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确立了“立足徐州,面向江苏和长三角,辐射全国;以工为主,经管为辅,服务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引领技术和管理创新,努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能力强、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创新了理事会办学体制,创新实践了“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德技并重、产教融合、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3办学条件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已形成一区两园的办学格局,即九里校区和省级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1.2万人。设有化学工程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部、体育与艺术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7个教学单位。有加拿大Loyalist班、澳大利亚科文班、美国海外本科直通车班等海外合作办学班。学校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教授25人,博士14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占85%;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高校名师2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6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
4专业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形成了包括材料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在内的11个专业群,有化学制药技术、物流管理、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生物化工工艺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光伏材料生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4个省级示范建设专业,有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橡胶制品加工与检测专业方向)、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等2个省级品牌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化工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等3个省级特色专业。
5学术成果
近年来,学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完成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教学资源库3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6部、省级精品教材8本。科技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
6实训基地
学校构建了“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产教学研”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建有省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信息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六大实训基地,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有4个省级研发中心和18个市级研发中心(实验室),以及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实训基地、技术服务网站、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多年来,师生专利申报数和授权数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7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校社会服务成果丰富。于2011年成立了由“政行企校”四方参与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开展了服务社会的“三百工程”活动,每年面向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开展数控操作和维修等80余个工种“三新”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赢得了行业企业和省内外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8就业情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历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就业率、毕业生月收入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上升,连续五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据麦可思(MyCOS)对学院2009、2010、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调查和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中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全省高职院排名分别为第十、第五、第九。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先后取得个人一等奖、团体金奖等110个奖项。学校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五万名专门人才。
9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普通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节水型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10校园文化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训
求真 求实 求精 求新
校风
求真 求实 求精 求新
教风
敬业奉献 德技双馨
学风
严谨 笃学 实践 创新
办学特色
德技并重 产教融合 实境育人
精神
自强 务实 协力 争先
11发展思路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整体思路是:把特色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作为学校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双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人才质量标准融合国际、行业职业标准,创新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走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并重,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质量提升与效益发展并重,多类型、多形式创新发展之路,把学校建成“双万人”规模(其中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各一万人),学历与培训并举,专业特色鲜明,行业地位突出,办学机制高效,服务地方水平高,人才培养综合竞争力强,校园平安和谐,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工科类高职名校。
词条图片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不熬夜。熬夜是护肤的大敌。长期熬夜,精神不振......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前Chrome中flashp......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山东万通技工学校2目前山东万通......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加仑等于中国多少升?1......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