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问答 > 生活资讯 > 铜陵市

铜陵市

网站编辑:上海建站网 发布时间:2022-09-11  点击数:
导读:铜陵市铜陵市,隶属于安徽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截至2016年,铜陵市下辖3区1县,户籍总人口170.85万人。实现生产...

铜陵市

铜陵市,隶属于安徽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截至2016年,铜陵市下辖3区1县,户籍总人口170.8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GDP)957.3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8.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1:59.5:35.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9960元。铜陵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中文名称<铜陵外文名称

地名由来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由顺安移于古铜官镇,即今铜陵县治所在地城关镇。至此,历史上“铜陵”地名第一次出现。“铜陵”二字的来历,未见有正式文字记载,其说法有三种:一是“产铜之山陵”说,因此地产铜,又是丘陵地区,故名;二是“产铜原属南陵”说,故取名“铜陵”;三是“铜地原属‘陵阳'说”,铜陵地区汉时归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取“陵阳”之陵,合为“铜陵”。

历史

南北朝齐梁时期(公元479~557年),官府在此设立采铜机构,兴办官营手工工场。

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采铜规模扩大,兴建了官办铜矿,称之铜官场。

公元888年,庐州刺使杨行密统兵袭宣州,扎营铜官场之山麓,此山遂以铜官山之名首见于史册。

南唐,曾封铜官山为利国山。

清初,这里曾设立过铜官督。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掠夺铜矿资源,曾在此设立过安裕公司,伦华公司。

1938年,日本侵占铜陵后,设立铜官山矿业有限公司。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后铜陵成为江南第一个解放的城市。

1952年11月,人民政府在此成立了铜官山矿务局。

1956年10月12日,成立铜官山市。

1958年,铜官山市与铜陵县合为铜陵市。

1959年,市县分开,设置铜陵市和铜陵县。

1964年,撤销市制,改为铜陵特区.

1972年1月,撤消铜陵特区,恢复铜陵市。

1974年,铜陵市重新管辖铜陵县。

区划人口

铜陵市现辖3个市辖区、1个县。

市辖区: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

县:铜陵县

此外,铜陵市还设立以下管理区: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铜陵大桥经济开发区

2012年安徽省规划枞阳县划归铜陵市,使铜陵实现跨江发展,并推动铜池一体化进程,使铜陵市成为组团式大城市。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72395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39358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0.56%。其中,男性人口为369663人,占51.06%;女性人口为354295人,占48.9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34。0-14岁人口为99107人,占13.69%;15-64岁人口为551368人,占76.1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483人,占10.15%。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东与芜湖市繁昌县、南陵县接壤,南与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交界,西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桐城市毗邻,北与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县相邻。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南北最长约56千米,东西最宽约103.9千米,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东距芜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庆市80千米左右,距省会合肥市125千米。

地质构成

铜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或称淮阴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境内出露地层自奥陶纪上统至第四系,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岩零星分布于侵入岩体周围 。

地层

铜陵境内地层出露从早古生代奥陶纪开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纪,经历了5亿年的漫长历史地质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没有发生区域变质。

岩石

铜陵地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都有分布。沉积岩总厚度大于4262米,划分为10系28个组地层单位。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共有49个岩体,地表出露面积59平方千米。

构造

1、褶皱境内印支期形成的褶皱分为金口岭向斜、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复向斜、永村桥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里复向斜;大通——顺安复向斜中分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里复向斜包括凤凰山向斜、仙人冲背斜、元宝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皱中分村复向斜,其主体已出铜陵地界,境内仅见其中次一级的褶皱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皱有汪家村向斜。

2、断裂境内已知断层共有143条,依据地层与地层,岩体相互之间的切割、控制和覆盖情况,并考虑裂隙形成时的相互关系和褶皱之间的关系。境内断裂可分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个形成时期。此外,尚有18条规模较小、切割岩层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查明时代的断层组合关系。

3、地壳演化历史铜陵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浅海沉积,多次地壳运动造成了褶皱和断层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矿藏,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地壳抬升和剥蚀夷平作用,才逐渐成为今日的面貌。

地形地貌

铜陵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境内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海拔300—500米为主,多褶皱型山、丘,少数为断层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体比较完整,山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中部丘陵、岗地起伏,也呈北东向展布,丘陵的组成物质与南部丘陵相似,岗地由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统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发育了一系列冲、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为最宽广,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仅铜官山、棋盘石等兀立丘陵、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过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仅15°—20°左右,仅断层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显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势低下坦荡,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地面海拔小于15米,大部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于1/5000,水网密度高,河沟纵横,湖沼广布。

低山

主要有铜官山、棋盘石、小孙山、大帽顶、羊山、铜山露天、来龙山、神仙山、姥山、大乌猪尖、犁头岩、宝山、大团山、寒山、岩山、鳖形山等。

丘陵

主要有黄木岭、狮子山、旗山、螺蛳山、笔架山、天鹅抱蛋山、羊山矶、铜山、东马鞍山、西马鞍山、九华山等。

岗地

砂砾石岗地:海拔50—60米,比高30—40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东北郊。

黄土岗地:海拔30—40米,比高20—25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北部的城郊。

石质岗地:海拔50—60米,相比高25—30米,主要分布在扫把沟至长江街道的沿江地带。

平原

冲积平原:海拔8—10米左右,呈狭长状态分布在铜陵市大轮至小轮码头之间,由于长江挟带的泥沙在岸边堆积而成。高程从上而下逐渐降低,地面坡降小于1/5000,最宽处可达4千米,最窄处仅数百米。

低阶地:海拔15米,分布在铜陵市中心至扫把沟一带。

气候特征

铜陵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虽然铜陵地处欧亚大陆之东部,距海洋350千米,但受江浙一带山系所阻挡,海洋性气候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冬季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北方冷空气南侵,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炎热,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渡的季节,春季南北气流交锋频繁,锋面进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气多变,常出现低温连绵阴雨天气。秋季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退缩,内蒙古高压增强,铜陵地区又渐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出现秋季干旱。

水文概况

河流

铜陵市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长江铜陵段,有55千米,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

湖泊

天井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北部长江西路北侧,水面1222亩,平均水深1.5米。

桂家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南7.5千米,水面1241亩。

地下水

铜陵地下水以交替带潜水为主,靠降水补给,滨江冲积平原孔隙水及石灰岩丘陵地区的岩溶裂隙水是其主要类型。含水层面积为49.5平方千米。含水层厚度沿江一带36.32—61.54米,支流两岸5—15米。

土壤类型

铜陵市土壤共六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85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铜陵市水资源总量约5.3亿立方米,人均1660立方米。亩均1890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有长江铜陵段。地下水以碳酸盐岩类溶岩裂隙水为主,总蕴藏量约6570万立方米,日采强度18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

铜陵市自然分布植物1233种,栽培的植物553种,占安徽省植物3200种的54%。南部低山植被保存较好,多数为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用材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河柳、榔榆、糙叶树、青檀、檫木、泡桐、杜仲、枫香、南京椴、女贞等,它们分布在天门山、叶山、水龙山和金榔等地,大都是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

经济林:主要有茶园、野山楂、野弥猴桃、苦楮、野葛、菝葜、山苍子、花椒、野薄荷、油桐、重阳木、香椿、臭椿、山胡椒、化香等,多散布在南部和中部的低山、丘陵区,是常绿、落叶乔、灌木和藤本植物。

竹林:有毛竹、桂竹、刚竹、水竹、实心竹等。多分布在本市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的坳部和麓部。

特用林:包括防护林和绿化林。防护林以旱柳、银叶柳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江、湖滩地;绿化林有圆柏、小叶栎、垂柳、黄连木、合欢、棣棠、南天竺、紫玉兰、杜鹃、桂花、紫藤和中华常春藤等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它们在公园、路旁栽种,也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

其它杂林:主要树种有枫杨、槐树、三角枫、楸树、剌楸和南酸枣等,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岗地,大都是落叶阔叶树种。

中药材品种:铜陵市植物药材197科1551种,国家提出普查的363种药材,铜陵有208种,占57.3%。安徽省提出普查的219种,铜陵有182种,占83.1%。

国家规定的24种二类中药材中,铜陵有11种,占46%:杜仲、厚朴、白术、白芍、麦冬、贝母、银花、元胡、桔梗、连翘、芋肉。

安徽省规定普查的68种重点品种中,铜陵有46种,占67.69%,主要有:丹皮、白芍、白术、玄胡、积壳、木瓜、吴芋、太子参、贝母、鹿茸、夏天无、杜仲、厚朴、黄柏、银花、芋肉、射干、辛夷、桔梗、丹参、明党参、石斛、半枝莲、南沙参、玉竹、黄精、半夏、前胡、覆盆子、防已、胆草、枇杷叶、柏子仁、百部、柴胡、天冬、光菇、断血流、百蕊草、青木香、徐长卿。

动物资源

铜陵市共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其中鸟类71种,兽类21种,两栖类野生动物6种,爪行类动物22种。

鸟类:白颈乌鸦、黑颈黄鹂、黑卷尾、灰卷尾、发冠卷尾、赤腹鹰、燕华、黄脚三趾鹑、白胸苦恶鸟、白腰草鹬、山斑鸠、蓝翠鸟、黑枕绿啄木鸟、四声杜鹃、鹰鹃、池鹭、夜鹭、牛背鹭、苍鹭、白鹭、大白鹭、金腰燕、白鹃鸽、白头鹤、寿带鸟、丝光椋鸟、鸟鸫、画眉、暗绿绣眼鸟、白脸山雀、红嘴长尾蓝雀、柳莺、八哥、百灵鸟、鹌鹑、野矢鸟、绿头鸭、油鹕芦、雁、鹳、草号鸟、苇莺、董鸡、竹鸡等。

兽类:白鳍豚、江豚、梅花鹿、穿山甲、苏门羚、獐、麂、兔、金钱豹、狗獾、狐狸、豪猪、狼、松鼠、斑狗、剌猬、黄鼬、野猫、香灵黄、果子狸、猪獾、水獭、花面狸、蝙蝠等。

两栖类:大蟾蜍、无斑雨蛙、泽蛙、黑斑蛙、林蛙、姬蛙等。

爬行类:水龟、黄喉、鹰嘴龟、金钱龟、甲龟、多庞壁虎、蓝色石龙子、北草蜥、蝎、赤链蛇、水赤链蛇、金环蛇、银环蛇、乌风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蛇、菜花蛇、竹芦蛇、蟒蛇等。

鱼类:黄颡、铜鱼、胭脂鱼、鲚刀鱼、银鱼、河魨、鲟鱼、鳜鱼、鲥鱼、鳗鱼等。

矿产资源

铜陵市地处长江铜铁成矿带上,内生成矿条件有利,以有色金属铜矿著称。已发现的矿产地115处,包括大、中、小矿床和矿点,按其成因分类有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工业分类可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床和燃料矿床。金属矿产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19处,铜矿为主,还有铁矿、金矿、银矿、钼矿、锰矿、铝矿、锌矿、分散元素等。

非金属已发现矿床9处,矿种主要有硫矿、白云岩、石灰岩、粘土、大理石等,此外还有石英岩、黄沙、膨润土、玄武岩、磷矿、硅灰岩、富钾岩、珍珠岩和玛瑙矿等。

铜陵地区燃料矿产主要是煤矿,探明储量为6106万吨,截至1985年底,保有储量5470.8万吨,煤层可采厚度在1.5—2.5米之间;含硫及灰份量属中偏高。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6年末,铜陵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其中,当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56.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8.6亿元。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4个,其中,当年新认定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全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众创4个,省级科技孵化器2个。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5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4705万元。全年有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全年申请专利348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273件、实用新型1094件、外观设计113件;授权专利133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37件、实用新型748件、外观设计46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末,铜陵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6251人,比2015年增加59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3826人,减少65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4903人,减少59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1082人,减少81人;小学在校学生73346人,减少4382人。全年普通高校毕业生10211人,比2015年增加124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8019人,减少603人;普通中学毕业生26084人,减少2980人;小学毕业生14555人,增加10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7151人和2881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890人次,其中本科2681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57人,其中本科5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末,铜陵市有登记注册的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站)44个;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08.99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39.16万卷册,馆藏资料4.38万册。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65%。

体育事业

2016年,铜陵市新建成3个省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建设20条全民健身路径,创建命名2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30个示范晨晚练点。命名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省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67人。组队参加省年度13项青少年锦标赛,夺得金牌45枚、银牌34枚、铜牌32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62亿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16年末,铜陵市有各类卫生机构60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871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787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660人,其中,执业医师3314人,注册护师、护士3700人。

劳动就业

截至2016年末,铜陵市从业人员118.55万人,比2015年减少0.4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3.85万人,减少0.30万人;第二产业40.14万人,减少0.32万人;第三产业34.56万人,增加0.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1万人,全市共开展各类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人数9475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8530人,当年为各类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金额17420万元,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金额19787万元。[2]

社会保障

截至2016年末,铜陵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9.0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6.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5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9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77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达11.78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5万人。

社会福利

截至2016年末,铜陵市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54个,拥有床位总数达5923张,在院人数1652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5473.6万元。

环境保护

2016年,铜陵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70,优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273天,全年一级天数6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76.7%。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43、43、77.8、50.9、8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为1.31毫克/立方米。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60个网格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平均值53.3.0分贝(A)。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6.33%。

安全生产

2016年,铜陵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4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678起,发生火灾事故113起。

交通运输

交通

铜陵市境内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143.9千米,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铁路

宁铜铁路、铜九铁路、合福高铁,宁安客运专线、铜宣铁路(已规划)、庐铜铁路(于2014年内开工建设);拥有铜陵站(原铜陵东站)、铜陵北站两个客运站;拥有铜陵南站、铜陵西站(原铜陵站,已停办客运)等货运站。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铜陵北站正式运营。

2015年12月6日,宁安客专通车,铜陵站宁安场正式开通运营。

公路

铜陵位居长三角经济圈和武汉经济圈的交汇中心,沪渝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铜南宣高速公路和铜庐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在此形成“十”字交汇。4条国道、6条省道过境。农村公路有县道18条,总长275.3千米;乡道40条,总长224.3千米;村村通507条,总长794.4千米。

水运

铜陵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交通便捷。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于1995年,是八百里皖江第一桥。现正在建设铜陵长江公路铁路大桥,暨铜陵长江二桥。长江流经铜陵60千米,铜陵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已开通对台湾直航。铜陵港亦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都在铜陵设有城市候机楼;已通航的池州九华山机场距离铜陵直线距离约为20千米,铜陵开通市区至池州九华山机场的城市公交,与池州九华山机场无缝对接。

公共交通

铜陵市公交线网已覆盖主城区及一县三区,向南已通至天门镇、大通镇,向东已通至凤矿和701,向北已通至胥坝乡、西联乡,并正向边远乡镇和重要人口集散地延伸,开通公交线路28条(其中中心城区21条,城乡公交7条)。

运输

2016年,铜陵市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253.6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167%,货物发送量57.5万吨,下降16.3%。公路货物周转量31.4亿吨千米,增长4.9%;公路旅客周转量14.8亿人千米,下降14.1%。港口货物吞吐量11003.57万吨,增长9.4%。年末机动车拥有量20.98万辆,比2015年增长83%,其中汽车拥有量13.98万辆,增长13.2%。

方言

铜陵地区主要通行吴语、江淮官话等。

铜陵本地话为吴语—宣州片方言,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三种。当地话是指铜陵县(现义安区)所使用的方言,属吴语方言,主要分布于顺安、西湖、朱村部分、城关部分等地;沿江一带讲的是圩里话,分布于:城关部分、钟仓、流潭、太平、和平等地;山佬话主要是指山区居民讲的话,分布于:钟鸣、金榔、新桥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铜陵市区除吴语外亦有江淮官话,类似南京官话,比较接近普通话。19世纪的太平天国兵燹使皖南地区的土著人口锐减,战后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涌入城区和部分乡镇,极大地改变了本地区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带来的客籍方言(江淮官话等)已在土著式微的条件下反客为主;除市区外,铜陵董店、大通、新建等地所讲的话属于安庆方言,俗称“桐城腔”;胥坝、安平、老洲等地所用语言属无为腔。著名人物编辑

主籍人物

盛度(970年—1040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陈翥(982年—1061年),字凤翔,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代表作《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

罗京,铜陵贵上人。自幼在狮子山清凉寺筑室刻苦读书,南宋绍宝二年应试中进士,后官至户部侍郎。后人为纪念罗京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建“罗公书堂”,列为清凉八景之一。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佘翘(1567年—1612年),字聿云,铜陵县合二耆(今铜陵县大通镇)人,明代戏曲作家、诗人。有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

左光斗(1575年一1625年),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著名水利专家,东林党的重要成员,累官至左佥都御史,万历“六君子”之一。

方以智(1611年—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今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陆庄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28]

方苞(1668年—1749年),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祖籍今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方皋庄。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刘大櫆(1698年—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铜陵市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方苞见其文章,称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

姚鼐(1731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祖籍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姚王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

吴汝纶(1840年—1903年),字挚甫,一字挚父,今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

章伯钧(1895年—1969年),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人。中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镇(1909年—1989年),乳名百知,又名佩寰,学名士元,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黄山村人。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1948年底主持并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号孟实,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方东美(1899年-1977年),原名方珣,今铜陵市枞阳县人。任教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精研哲学,被称为“一代大哲”,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30]

储炎庆(1926年—1974年),今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储家老屋人。为新中国铁画艺术事业创始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储炎庆锻制的《黄山迎客松》,长4.5米,高3米,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挂在国家领导人会客厅。

慈云桂(1917年—1990年),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人。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和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常务委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

客籍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唐天宝、至德、上元年间,李白曾三次漫游铜陵(时属南陵县境),留下诗作13首。

裴休(813年—887年),年公美,河南济源人。唐中和年间(881年—885年)来铜陵,留有《铜官山保胜侯庙》等诗作。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梅宛陵,北宋著名诗人。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多次来铜,留有《铜官山》等诗。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山(含四川眉山)人。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抵常州(今江苏常州),路过铜陵,与黄庭坚会游于铜陵县陈公园,留下《题陈公园》等诗作。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黄庭坚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自南昌泛游至铜陵,恰遇苏东坡自黄州抵常州,路过铜陵,二人相会于陈公园。黄庭坚在铜留下《阻风铜陵》、《阻水泊舟竹山下》、《铜陵县望五松山集句》等多首诗作。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数次路过铜陵,留下《舟过大通镇》、《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夜宿羊山矶》等诗作。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王安石在拜相和实行变法前后,曾多次涉足铜陵,写下了数十首与铜陵有关的诗文。

汤显祖(1550年—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土、清远道人,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汤显祖因与铜陵人佘翘父子交往过甚,多次来过铜陵,留下《过铜陵》、《答佘聿云》等数篇诗作。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明朝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哲学家、教育家。曾在故乡阳明洞筑室讲学,人称阳明先生。王守仁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以“宸濠之变”邂逅铜陵,登五松山乐之游咏累日,留诗3首。

风景名胜

铜陵市拥有天井湖、浮山、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拥有天然湿地543.8平方千米,白荡湖、菜籽湖、枫沙湖、陈瑶湖和市区东湖、西湖等湖泊星罗棋布,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水域条件对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白鳍豚进行养护的基地也坐落于此。

天井湖公园

铜陵天井湖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铜陵市区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以堤山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连,距铜官山约5千米。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园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于天井湖公园的一大奇观,因地下涌泉,终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浮山景区

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国第一文山”的美誉。现存483块摩崖石刻,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浮山孕育了明清时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家族学派“方氏学派”;孕育了清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孕育了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浮山风景区包括浮山、白荡湖、白云岩三大景区,总面积76.7平方千米,主景区浮山面积19.1平方千米。

大通古镇景区

大通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古名澜溪,扼九华、望黄山、临皖江、依铜都,建镇已有千年。它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莺歌燕舞,有着“小上海”的美誉。随着岁月流逝,大通镇繁华不再。澜溪、和悦老街已被正式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16年大通获批中国首批特色小镇,2017年大通古镇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景区

凤凰山位于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南部,属国家AAAA级风景区,凤凰山形胜凤凰,由横山、面山、灵风山、潭山、金山等构成。早在明朝“景泰”年间,诗人周铎就书写“庐外山高插半天,石边孤井聚甘泉,凤凰一饮千年后,尚有遗迹万古传”等十六首“凤凰八景”诗赞美过凤凰山。

2016年2月,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铜陵市凤凰山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永泉农庄

永泉农庄位于铜陵叶山脚下,地处沿江高速、铜宣杭高速、合铜黄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距铜陵东高速出口1千米处。离铜陵市区20千米,至芜湖、马鞍山、合肥、南京、黄山和九华山的车程在30—90分钟。农庄依山傍水,毗邻叶山林场;500亩山林自然天成;70亩水面垂钓乐园;200亩原森林天然氧吧;在建设中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营造了大面积观赏性果木、园林。自然环境幽静,常年负氧离子含量达到8000立方以上,是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场所。

铜陵博物馆

铜陵市博物馆于2006年9月30日开馆,是地方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全面展示铜陵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分蜚廉折金、铜地初曦、矿冶遗韵、青铜遗珍、吴楚争雄、当代铜工艺等6个部分。铜陵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延至当代,数千年绵延不断。陈列展览以青铜文化为创意主轴,通过展示精选的260余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馆藏青铜器和80余件当代铜工艺品,采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拟采冶铸场景,再现古铜都铜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的采冶铸历史和遗韵。

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

枞阳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区域,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组成,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莲花湖是清代康熙年间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业。黄镇图书馆景点位于旗山主景区北侧,收集收藏陈列了枞阳历代名人资料。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坐落于幕旗山西麓,这里长眠着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西湖湿地景区

西湖湿地是铜陵市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翠湖六路以北、沿新大道和西湖东路以西、东湖一路以南、新城大道以东的围合区域。规划总面积4.7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约1.61平方千米,湿地景区面积1.81平方千米,陆地景区面积1.33平方千米。主要由110公顷的湿地体验区、80.56公顷的生态恢复区、49.9公顷的健康半岛景区、34.26公顷的湖光春色景区组成。

岱鳌山景区白云岩

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

白云岩景区

白云岩在距浮山十千米的七家山中,枞阳县白梅乡境内,与浮渡山隔水相望。该山奇峻,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白云岩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云岩寺尚存。

白荡湖景区

白荡湖景区,地处枞阳县境腹部,西南距县城21千米,跨金社、项铺、会宫、官桥、ou山等乡镇,西连竹子湖,南为破罡湖,东连章家赛,是枞阳县最大的淡水湖泊。白荡湖水面宽阔,烟波浩渺,碧水连天。因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荡漾,故名曰“白荡”。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鱀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其主体部分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水质优良,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气象科普公园

铜陵市气象公园位于铜陵市西湖湿地南岸,是目前全国最大、内容最为齐全丰富的开放式气象科普主题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96亩,由气象科普设施、雷电体验馆、绿化工程、大气探测基地等组成。铜陵市气象公园以科普性、生态性、地域性、景观性为建设原则,为省内外游客、广大铜陵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集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科技旅游景点。

地方特产

铜陵白姜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

铜陵丹皮

铜陵丹皮主要出产于顺安镇和钟鸣镇,其中顺安镇凤凰山地区的凤凰、牡丹、陶凤三个村,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所产的丹皮被历代医药实践证明为药效最好。《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凤丹。

铜陵茶干

铜陵茶干也叫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大通镇系通往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必经之路,全国各地以及韩国、印度等国朝圣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购买一些大通茶干。

铜陵野雀舌

铜陵野雀舌是历史名茶,属绿茶类,该茶在明未至清未年间就有生产,清代曾被乾隆誉为"江南佳茗",并一度作为贡品。民国十一年(1922年)记载:野雀舌,产铜官山和东乡、西乡等山区。

铜陵野雀舌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亮,生化及卫生指标均达国家规定标准。该茶1994年荣获首届中国"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荣获等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荣获等二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银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6、2009两次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及QS食品质量安全双认证。

铜陵牡丹

晋代著名哲学家、医学家葛洪曾在铜陵种植“仙牡丹”。出使西夏时,寻得几棵牡丹奉送给皇帝,皇帝还赐一棵,盛度告老还乡时带回故里,其花蔚然成树,人称“御苑红”。

铜陵泡桐

铜陵泡桐资源丰富,素有”桐乡“之称。铜陵种植泡桐历史悠久,早在宋仁宗三年,1051年,,著名的植物学家铜陵人陈翥就撰有专著《桐谱》,对铜陵泡桐的类属,习性、种植、采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祥尽的论述。

铜陵苎麻

铜陵苎麻被誉为“苎麻之王”,据《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麻是铜陵传统特产,铜陵县境种有苎麻、黄麻、白麻、葛麻等品种,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以钟鸣、顺安、天门等镇居多。

铜工艺品

铜工艺品是铜陵最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由于其特定的质料和加工手段,既具有强烈而细腻的表现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铜陵生产铜工艺品的工厂有几十家。产品种类有仿古铜工艺品以及现代各类饰件、摆件等工艺品、具有装饰效果的生活日用品等等,尤以“马踏飞燕”、“龟鹤延年”、“四喜铜娃”、“三羊开泰”等作礼品受到欢迎。

枞阳黑猪

枞阳黑猪是介于淮猪和圩猪之间类型,具有耐粗饲、多胎高产、母性好、泌乳力高、适应性强等优良遗传基因,在清朝道光年间县志上已有详细记载。该品种肉质细嫩,香鲜可口,瘦肉率较高,腌腊制作火腿,更具有独特风味,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主产地麒麟、义津、浮山等地,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枞阳媒鸭

枞阳媒鸭属肉用中型鸭品种,枞阳媒鸭主要分布于县内官埠桥镇、枞阳镇、会宫乡、老洲镇等地。据考证,枞阳媒鸭的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狩猎方法是:将网潜藏于湖边的水下,待野鸭群游至网的上方时,事先隐藏的猎民即启合拢机关,网则从水下迅速弹出合拢,将野鸭捕获带到集镇销售。并留有部分野鸭进行驯养,如再网捕野鸭,则将其拴在网圈内,作为“媒子(媒介),当“媒子”鸣叫,则诱来野鸭进入网圈,从而达到网捕之目的。随着时间的延续,枞阳媒鸭种群逐代扩大,繁衍至今,形成独特资源。

枞阳萝卜

枞阳萝卜与枞阳大闸蟹、芡实、野鸭等一样颇有名气,是农副产品之一,属于地方特产。其品种、颜色、形状和食味别具一格。枞阳萝卜以戚矶头和黄泥岗的萝卜最好,因其生长在酸碱适中的半沙质黄泥土中,又完全以基肥为养分,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成为枞阳萝卜的品牌和萝卜的代表。上乘的萝卜皮薄、色白而晶亮,大小形状似鹅蛋、鸭梨。萝卜生吃脆嫩、味甜。

项铺生腐香

每年腊月和正月是乡村传统食品加工作坊忙碌的日子。枞阳县白荡湖之滨的项铺镇豆制品历史悠久,具有一定规模,品种由最初的豆腐、千张、茶干发展到后来的生腐、素鸡和臭干子等近10个,每个品种都独具特色、颇有名气。

老洲山药

老湾、桐贵、沙包一带种植山药有近200年的历史。此地山药个头大,通体均匀圆滑,除皮后,肉质脆嫩洁白。该区域属是江、湖相互交汇浸漫的滩涂湿地,土层深厚,含沙量适均,沙质土壤较粘、较细、较松,保水保肥性能较好。雨水较多年份,地表离水即干,不易涝渍;干旱年份,因地下水浅,湿气上升,夜晚土地潮润,俗称“返夜潮”。独特的土质性能和气候给山药提供了特殊的生长条件,所以该地区山药营养丰富、口感良好。

白荡湖大闸蟹

白荡湖大闸蟹是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白荡湖的特产。枞阳白荡湖大闸蟹以其个大、色鲜、味美、品质纯正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白荡湖大闸蟹的特征:外观。背面呈青色,腹部灰白色,黄毛金爪,背部覆盖坚硬的背甲。附肢为一对大螯和四对步足。鲜活程度。色质清晰,外壳、螯足、步足完整,行动敏捷。气味。具有淡水大闸蟹特有腥气。口味。蒸熟后食用,鲜而不腻,肉质滑嫩、爽口,食后留有余香。

枞阳刀鱼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刀鱼产量逐年下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铜陵市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浏览此文的人还看过
六一儿童节带孩子去哪里玩比较好
六一儿童节带孩子去哪里玩比较好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带小孩去商场购买一些玩具或者衣服,零食,作为......

nba2k online2跳步
nba2k online2跳步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跳步的操作方法是:方向键【】和【W......

LOL诡术妖姬的连招怎么放
LOL诡术妖姬的连招怎么放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本人玩乐芙兰几年,自认为了解该英雄的各种连招......

抽奖券怎么做
抽奖券怎么做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在excel中编辑抽奖名单姓名与工号保存到电......

相关网站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