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枣强县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截至2013年,枣强县辖8镇3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9.7万人(2010年) 名称: 枣强县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东南部 地理...
枣强县
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截至2013年,枣强县辖8镇3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9.7万人(2010年)
名称: 枣强县
地理位置: 河北省东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5°35′~58′,北纬37°08′~35′之间
总面积: 892平方公里
总人口: 39.7万人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区号: 0318
邮编: 053100
车牌代码: 冀T
目录
1位置交通2行政区划3自然资源4历史沿革5历史名人
1位置交通
枣强县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58′,北纬37°08′~35′之间,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
枣强县地处“两环二线”腹地,北依京津,东临渤海,京九铁路、正在建设中的邯黄铁路穿境而过,北临石黄高速公路,西接106国道。境内有邢德线、肃临线、郑昔线、武馆线两纵两横省级公路。大广(大庆---广州)高速公路纵贯枣强31公里,并留有两个进出口。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
2行政区划
枣强县枣强县现有8镇3乡。1995年以前,枣强县辖26个乡镇,其中6个镇、20个乡,6镇为枣强镇、大营镇、恩察镇、加会镇、马屯镇、肖张镇,20个乡为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娄子乡、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新屯乡、王均乡、唐林乡、吉利乡、流常乡、王常乡、臣赞乡、吉科乡。1996年实行撤乡并镇,枣强县原有26个乡镇撤并为11个乡镇,其中6个镇、5个乡。由原枣强镇、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6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枣强镇,原大营镇、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4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大营镇,恩察、加会、肖张、马屯仍保留原建制镇,原马屯镇、流常乡、吉科乡3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马屯镇,原新屯乡、娄子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新屯乡,原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合并为现在的张秀屯乡,原唐林乡、吉利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唐林乡,原王常乡、臣赞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王常乡,王均乡仍保留原建制。枣强县6个镇的建制时间分别为:枣强镇、大营镇于1984年6月建制,马屯镇于1987年1月建制,肖张镇于1991年1月建制,恩察镇于1993年12月30建制,加会镇于
1998年12月24日建制。2013年10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新屯乡、张秀屯乡撤乡设镇。
3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枣强县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3-29米。在总体平坦之中,尚有不少洼地:重点大洼12个,小片洼地500多个。
土壤类型据二次土壤普查,枣强县土壤以潮土为主,有两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48个土种,在93910.47亩耕地中,有沙质土13917.6亩,沙壤土132925.95亩,轻壤土712199.16亩,中壤土80033.76亩。土壤矿物质养分较为丰富,但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缺乏,易受旱涝、盐碱化威胁。
水资源
地上水:多年平均降水量521.8mm,2001,年平均降水量为525.5mm,平均径流深1.5mm(多年13.0mm),2000年末至2002年初通过清凉江引黄输水,全县总入境水量22175.7万立方米,总出境水量21757.6万立方米。
地下水:2001年全县地下水资源量为5411.8万立方米,加上2~3g/1和3~5g/l微咸水量,地下水总量为9403.7万立方米,2001年末全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3.06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63.82米。
水资源利用情况:2001年全县用水总量20686万立方米,其中农灌用水1889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05万立方米,城镇用水92万立方米,农畜用水893万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91.4%、3.9%、0.4%和4.3%。
水利工程及桥梁情况:全县现有两河十渠和150个小蓄水坑塘。截至2002年8月底全县有完好机井7955眼,其中深井2201眼。至2001年末全县共有164座桥梁。
4历史沿革
一、东周至清代
枣强县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秦代属巨鹿郡。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二、民国时期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14督察区。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
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
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5历史名人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枣强县分为枣南、枣北两县。1943年,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的壮烈殉国,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
枣强县赵义京,1914年生,湖北省黄陂县人,1933年入党。陈跃元,1910年生,湖北省天门县人,1930年入党。
1943年8月27日,冀南五分区在武邑县召开全区各县武装科长、县大队正副队长和教导员会议。参加会议的分区领导有中共五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李尔重、专员任仲夷、司令员赵义京、副司令员陈跃元、参谋长陈明义、武装科长牟海秀等,与会人员共计200余人。会议先是在武邑县律寨村召开,后转移到石德铁路南的小白庄,
8月30日又转移到枣北县的霍杨庄。是日,日军从辛集、龙华、故城、枣强等地,通过火车、汽车调运部队,出动2000多人对与会人员实行合围。与会人员虽两次转移,但未跳出包围圈。在霍杨庄和敌人交火后,队伍向东北方向转移。走到花雨村时,得知大批敌人已从石德铁路扑来,便由孔头村通过清凉江向东。不料敌人在河东已设下埋伏,先头部队在河底受到突然袭击,仅分区参谋长陈明义率几十人冲出。大部分人员只好折向西北,与敌人骑兵遭遇后,又转向南,在江官村村北被困。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赵义京命熟悉地形的枣北县副大队长张静、教导员张祥甫及分区警卫连两个排在前面开路,一个警卫排断后,其他人员在中间,向西南方向突围。前锋两个排和部分干部冲出后,敌人将突破口堵死。赵义京又重整队伍分组朝不同方向突围,大部分人员冲出,赵义京、陈跃元等30多人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赵义京、陈跃元司令员的牺牲是我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损失。五分区的党政军民曾隆重地追悼忠魂。五地委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使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德,从那时起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直至抗战胜利枣强县建制恢复。1984年3月,共青团枣强县委在其牺牲地枣强县西江官村修建了赵陈烈士纪念碑。
词条图片

枣强县

枣强县

枣强县

枣强县

枣强县

枣强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枣强县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