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
鼹鼠的故事(捷克动画片)
经典动画片《鼹鼠的故事》诞生于1957年,由捷克动画大师兹德内克•米莱尔创作。这部动画片以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鼹鼠为主角,几乎没有台词,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凭借着幽默的故事、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大受欢迎。自1957年诞生起,有关“小鼹鼠”的系列动画片共摄制了50多部。《鼹鼠的故事》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播出,给许多“70后”“80后”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作者: 兹德内克·米莱尔(又译为兹德涅克·米勒)
出品: 1957年于捷克
主角: 小鼹鼠
性格: 乐于助人、害羞、有冒险精神
爱好: 爱笑、爱挖地,高兴时就拍手、爱交朋友
好友: 兔子、刺猬
1作者简介2分辑目录3主角自述4媒体评论5观众评价6友好交流7相关作品目录
1作者简介
兹德内克·米莱尔(Zdeněk Miler),1921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毕业于布拉格工艺大学。多才多艺的他是画家、平面艺术家,也是动画片制作家。他制作的影片在世界各地广受好评,并获得多项大奖。
他的第一部影片《鼹鼠做裤子(How the Mole Got His Trousers)》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获得最高奖,并陆续在世界各地十多个国家获奖。
多年来,小鼹鼠的冒险故事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系列图画书也在世界各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米莱尔所有的艺术活动中,最主要的是参与动画片的制作,这也影响到他的插图手法和风格。他运用敏锐的笔触和柔和、充满诗意的色彩,巧妙地展现出图画书的另一种独特风貌,具有卡通连续动作的视觉效果。
“鼹鼠的故事”(系列动画片和图书)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传统,同时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的优雅风格,洋溢着快乐的生命意趣,是影响了几代儿童的传世经典。第一辑:1. 鼹鼠和绿星星(1969年 8分钟)2. 鼹鼠和收音机(1968年 9分钟)3. 鼹鼠和刺猬(1970年 9分钟)4. 鼹鼠与鸡蛋(1975年 6分钟)5. 鼹鼠和小鸭子(1995年 5分钟)6. 鼹鼠与蘑菇(1997年 5分钟)7. 鼹鼠是电影明星(1988年 29分钟)第二辑:1. 鼹鼠在动物园(1969年 7分钟)2. 鼹鼠和棒棒糖(1970年 9分钟)3. 鼹鼠和火柴盒(1974年 6分钟)4. 鼹鼠是个摄影师(1975年 6分钟)5. 鼹鼠和煤炭(1995年 5分钟)6. 鼹鼠和雪人(1997年 5分钟)7. 鼹鼠的梦(1984年 29分钟)第三辑:1. 鼹鼠是个园艺家(1969年 8分钟)2. 鼹鼠和电视机(1970年 6分钟)3. 鼹鼠是个化学家(1975年 6分钟)4. 鼹鼠在沙漠(1975年 6分钟)5. 鼹鼠与友谊(1995年 5分钟)6. 鼹鼠和洪水(1997年 5分钟)7. 鼹鼠和药(1987年 29分钟)第四辑:1. 鼹鼠和口香糖(1969年 8分钟)2. 鼹鼠和伞(1971年 8分钟)3. 鼹鼠和音乐(1974年 6分钟)4. 鼹鼠是个钟表匠(1974年 6分钟)5. 鼹鼠和生日庆典(1999年 5分钟)6. 鼹鼠与长笛(1999年 5分钟)7. 鼹鼠在城市(1982年 29分钟)第五辑:1. 鼹鼠做裤子(1957年 14分钟)2. 鼹鼠和电话(1974年 6分钟)3. 鼹鼠和飞毯(1974年 6分钟)4. 鼹鼠和机器人(1995年 5分钟)5. 鼹鼠和地铁(1997年 5分钟)6. 鼹鼠和诞生(1997年 5分钟)7. 鼹鼠和鹰(1992年 29分钟)第六辑:1. 鼹鼠和它的红色汽车(1963年 15分钟)2. 鼹鼠过圣诞节(1975年 6分钟)3. 鼹鼠和吓人的面具(1975年 6分钟)4. 鼹鼠去郊游(1995年 5分钟)5. 鼹鼠和小野兔(1997年 5分钟)6. 鼹鼠和泉水(1999年 5分钟)7. 鼹鼠和钟表(1994年 29分钟)2分辑目录
3主角自述
小鼹鼠就像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憨笨可爱,它当过小音乐家、小画家、小园丁,也做过摄影师、化学家,甚至还当过电影明星。它天生胆小,却勇于探知未知事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
自述成长史
我特别,迪士尼没有我
1956年,“我爸爸”35岁的捷克画家兹德涅克·米勒独自在家乡附近散步,差一点被绊倒,他看到鼹鼠打洞扒出的泥土堆成的一个土丘。这个偶然遭遇,让“爸爸”突发奇想,萌生了要创造一个全新卡通人物的念头。在当时,美国的沃尔特·迪士尼和他的迪士尼卡通正如日中天。而整个欧洲,尤其是以生产木偶和动画电影而著称的捷克,却没有一个能和迪士尼抗衡的卡通形象。“爸爸”所期待的,正是创造一个之前从来没人涉足过的卡通形象。
在2006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沃尔特·迪士尼在他的漫画里几乎用了所有动物,仅有一个遗漏的,被我选中了。于是,我告诉自己,就是它了一只小鼹鼠。”
不爱帽子最爱铲子
就在“爸爸”被土丘绊倒后一年,第一部以“我”为主角的短片《鼹鼠做裤子》问世了。在《鼹鼠进城历险记》里,有爸爸生前写给小朋友的信,他描述了自己第一次创造“我”的过程,“我第一次画小鼹鼠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帮小鼹鼠画了一顶帽子,可它立刻把帽子丢掉,说我不要帽子,画一把铲子给我吧,我感到无比惊奇。于是,我帮小鼹鼠画了一把铲子。‘做得好,我看起来很不错嘛’,小鼹鼠感激地说,说完高高兴兴地又回到了纸上。从那时起,我和小鼹鼠经常玩这样的游戏。有时候小鼹鼠非常顽皮,我真想处罚它,只要不在一起,就会感到寂寞。”
笑声来自画家女儿
《鼹鼠做裤子》是“我”的第一个兄弟姐妹,一经问世,就好评连连。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银狮奖,并陆续在世界10多个国家获奖。“爸爸和我”自此走出捷克,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爸爸”在动画电影中尽量避免用具体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咿咿呀呀的发声,最常见的一句台词就是“Hello”。“我”那咯咯笑的声音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我”姐姐的声音“爸爸”把自己女儿的各种笑声、咿呀声录了下来。
4媒体评论
东方早报:鼹鼠之父兹德内克•米莱尔(节选)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国的八零后更熟悉《鼹鼠的故事》这一动画系列了。在那个还没有出现单词“萌”的年代,沉默寡言的小鼹鼠用它的可掬体态、好奇眼神和善良心肠,轻易俘获了无数小观众的心,成为了八零后集体回忆的重要部分。尽管如此,我们对鼹鼠背后的创作者兹德内克•米莱尔却了解不多。也许正像在他笔下藏匿于地洞中的鼹鼠,作为一个低调的创作者,他也喜欢把自己藏匿在作品之后。直到2011年11月30日,他去世于布拉格西南部的一家疗养院的消息,才重新把他带回了人们的视线中。
1921年2月21日,米莱尔出生于工业城市克拉德诺。毕业于布拉格工艺大学之后,他加入了动画大师吉力•唐卡的工作室,渐渐在动画业内打出了名堂。1954年,米莱尔也正是在那时被指派任务,要求拍一部向青少年展示裤子的制作过程的动画短片。米莱尔被这个创作概念所困扰,但他又不屑于抄袭当时流行的迪士尼画风来应付差事。一天在布拉格郊外的树林中散心时,他不小心被鼹丘绊倒,却得到了久违的灵感。于是,鼹鼠系列中的第一部动画短片《鼹鼠做裤子》诞生了。随着它拿下威尼斯影展的银狮奖,米莱尔一发不可收拾的好运也悄然到来,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中,他创作出五十部以鼹鼠为主角的动画短片,无论是时局更迭还是岁月变迁,都无法影响鼹鼠系列动画片在全球范围内的广受欢迎,米莱尔的一生也因此比许多其他的捷克艺术家来得更为平静安逸。
与其他几位捷克动画大师如唐卡、帕夫拉托娃或史云梅耶不同,米莱尔的《鼹鼠》系列中几乎从未涉及政治元素。与世无争的创作倾向,永远保持善意和童心的小故事,是《鼹鼠》系列广受欢迎的基本原因,而米莱尔将台词压缩到最少限度(Hello!),注重运用通俗简洁的动画技巧,则更进一步地让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轻易理解他的作品,并沉浸在那些诗意无穷的情境中。
不涉及政治元素,并不意味着《鼹鼠》系列对现实问题的忽视。身处捷克高速推进工业化的年代,社会生活的异化和自然环境的恶化,都让米莱尔生发出很多思考。在《鼹鼠与闹钟》里米莱尔借闹钟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来思索自然文明与机械文明的差异,而《鼹鼠与鹰》中鼹鼠遍寻不到得以让受伤的小鹰歇息的树木,则是人类在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又一忧虑。然而即便在面对这些尖锐的现实冲突时,米莱尔也并未对工业化进程表现出决绝的对抗态度,也许在他看来,抵挡这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本质上于事无补。在《鼹鼠与推土机》中,鼹鼠和朋友们的家园遭到了推土机的侵入,这样的情境若在詹姆斯•卡梅隆或韦斯•安德森的处理下,定将变为一场钉子户勇斗拆迁办的精彩动作戏;然而在米莱尔这里,鼹鼠却仅仅是通过计谋改变了推土机的行进线路,从而保留了它苦心耕耘的一小片花园。这样的剧情处理也许带着些无奈和自嘲,却也的确是捷克民族性格的一种体现。
《鼹鼠》系列广受着全球观众的热爱,然而它的灵魂却始终根植在捷克的原野与森林中。正像那只鼹鼠虽曾游历沙漠,误入城市,在动物园里被关禁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被钟爱它的NASA宇航员带进太空,然而经历一番折腾后,它最终总会回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森林中。
5观众评价
保持了捷克动画艺术传统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部动画片,小鼹鼠很可爱、单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天然呆”。重看《鼹鼠的故事》丝毫不觉得幼稚,反而还让我这种“70后”生出许多感慨。这部动画片之所以强大,还是因为它比较好地保持住了捷克的传统。虽然今天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它的价值观明确,宣扬真善美,而且老少皆宜。和美国、日本的动画片比较工业流水线相比,“鼹鼠”保有了艺术家的品质,有作者独立的思想。——捷克儿童文学研究者
思考机械文明带来的差异
虽然《鼹鼠的故事》是一部动画片,但其中也隐喻到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比如“鼹鼠与闹钟”“鼹鼠与鹰”“鼹鼠与推土机”等几集里比较集中地表现出自然文明与机械文明的差异,以及小鼹鼠身上淡定平静,甚至带着些许自嘲的个性。而小鼹鼠也正是以它的这些生存智慧来面对现实的困境,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从中学到这些。——70后家长
憨憨的形象和性格招人喜欢
我喜欢《鼹鼠的故事》首先就是因为鼹鼠的形象,胖胖的,大脑袋,圆屁股,大眼睛,很憨厚的样子,让人特别容易有好感。鼹鼠的性格也招人喜欢。和小老鼠相比,它的性格是憨厚、吃苦耐劳的,但和森林里其他动物,比如大象、兔子相比,它又是小伙伴的召集人。而且它的笑声也很好听,听起来就特别开心。我最喜欢的就是《鼹鼠和小汽车》这一集。在那集里,小汽车被小鼹鼠送到修理厂之后重新组装,然后小鼹鼠就在大马路上开了,和真的车一样,现实感特别强,和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剧集相比,我更喜欢这种能给孩子亲身体验的故事。——小动物爱好者
6友好交流
随着俏皮轻快的背景音乐响起,一堆黑色梯形土出现在地面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鼹鼠从洞里探出脑袋,和它的小伙伴一起开始在原始森林里探险。捷克著名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播出后,给当时许多“70后”“80后”的中国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016年3月26日,在对捷克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捷克第二大报《权利报》,发表了题为《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的署名文章。
习近平主席在所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生动地讲述了中国与捷克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故事。其中专门提到:“《鼹鼠的故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动画片。小鼹鼠憨态可掬、善良勇敢的卡通形象深受中国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7相关作品
2016年3月28日,央视动画有限公司与捷克小鼹鼠公司共同创作的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这是中捷双方首次在儿童动画领域的合作,也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充分交流与融合。
《熊猫和小鼹鼠》以深受全世界孩子喜爱的中国国宝熊猫和捷克国家级卡通形象小鼹鼠共同作为主角,讲述小鼹鼠在中国遇到熊猫和和之后,这对朋友共同踏上旅途的故事。在这段奇妙旅程中,善良、勇敢、互助、友爱的熊猫与鼹鼠,还和其他许多好朋友发生了一个个温馨、幽默、和谐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将为孩子们呈现出一对好伙伴间的真挚友谊,也折射出中捷两国人民间的情谊。该动画片采取周播形式,每周播出2集,总共52集。
词条图片
鼹鼠的故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鼹鼠的故事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出门入住酒店会遇到行李寄存,酒店就有这样的免......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步骤一:如图,首页输入www.baidu.c......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方法一,首先启动word2010,将光标定位......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打开百度页面。2输入“腾讯网导航”,点击第一......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