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调查情况看,施秉县杨柳塘镇污水主要为以下四方面:一是生产污水;二是生活洗涤污水;三是厕所污水;四是其他混合污水。施秉县杨柳塘镇人工水平潜流湿地项目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完工,目前人工水平潜流湿地处理系统单元运转正常。2 治理工程概况2.1 设计指标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水平潜流式湿地是潜流湿地的一种形式,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
从调查情况看,施秉县杨柳塘镇污水主要为以下四方面:一是生产污水;二是生活洗涤污水;三是厕所污水;四是其他混合污水。施秉县杨柳塘镇人工水平潜流湿地项目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完工,目前人工水平潜流湿地处理系统单元运转正常。
2 治理工程概况
2.1 设计指标
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水平潜流式湿地是潜流湿地的一种形式,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沙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达到净化目的。污水在湿地内部流动时,可充分利用生物膜、填料表面及其他各种作用进行处理,其处理效果及卫生保持能力较好。杨柳塘镇采用人工水平潜流湿地生物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8978—1996)一级标准后用于农业灌溉等其他方面。处理要求及设计进水水质具体值见表1,设计出水水质具体值见表2,设计污水处理站处理效果见表3。
2.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说明
杨柳塘镇污水采用以“人工水平潜流湿地”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
2.3 监测评价标准
工程验收监测评价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8978—1996)一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2。
2.4 监测内容
废水监测具体点位、项目、频次见表4。
2.5 监测分析方法及仪器
污水监测分析方法及仪器见表5。
2.6 污水监测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在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分析化验和计算的全过程,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文献[4,5]进行[8-10]。监测仪器设备经计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采样时,采10%的平行样和密码样,及时运输,并在样品保存的有效期内测试:现场监测过程中每批样品分析时同时做空白试验,并控制空白试验值,同时采取加标回收和带标测定等措施进行质量控制(表6),监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3 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3.1 验收监测期间工况
监测期间的污水处理量平均为1 010 m3/d,达到污水处理工况的92%,符合监测工况标准要求。
3.2 验收监测结果
进口污水和出口污水监测结果见表7、表8。由表8可知,杨柳塘镇人工潜流湿地污水出口pH平均值为7.16,CODCr平均值为70.9 mg/L,SS平均值为36 mg/L,NH3-N平均值为5.65 mg/L,总磷平均值为0.44 mg/L,各监测指标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一级标准。CODCr的去除效率为63.16%,SS的去除效率为66.04%,NH3-N的去除效率为74.75%,总磷的去除效率为88.24%,基本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4 讨论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低,增加绿地面积、抗冲击力强、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水质好、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这项技术适合我国国情,尤其适合中小城市、广大农村的污水处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湿地在污水的修复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自人工湿地广泛使用以来,人工湿地已提供了不少成功的例证,但国内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工艺设计资料和应用实例还不多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特别需要对其处理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和系统优化,还需要克服湿地工程运行中涉及的各种生态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是人工湿地堵塞问题。人工湿地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堵塞,堵塞之后处理能力大幅下降。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做法是通过停床修整自我恢复,期间无法进行污水处理,而时间长度与天气有关,因此需要发现更有效的对付人工湿地堵塞的方法。
其次蚊蝇的大量生长是湿地处理系统面临的另一个生态学问题。蚊蝇是湿地生态食物网中的一环,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由于蚊蝇会传染疾病,必须加以控制。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引入捕食蚊蝇的动物如食蚊鱼可控制蚊子的孳生,蝙蝠或其他鸟类对其的控制也很有效。其次是控制水深,控制好水深,以方便食蚊鱼捕食;在设计坡道时,要设计好坡道,形成较少死水;还有就是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湿地周围设置灭蚊灯,此种效果较明显;在水边种植低矮的植株并且每年进行收割,防止形成蚊虫环境[11]。
再次是见效时间长,不像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那样一旦建成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由于要经历植物生长、根系发育、微生物繁殖、优势种群形成各阶段,所以从启动到成熟所需时间较长,一般要两年左右。
最后,由于湿地生境缺氧及温度的影响,各类湿地去除N、P、氨氮的效果普遍不理想,在夏季由于植物及微生物生长较快,相比秋、冬季节,其污水处理能力要好些。怎样提高湿地系统去除氨氮的能力,是当前湿地处理系统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湿地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结合自身优点,逐步改善人工湿地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取得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气候条件及不同污水特性的各种人工湿地,以促进其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为创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凯军,贾立敏.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温智勇.浅析人工湿地在城镇污水治理中的应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8):102-103.
[3] 白晓慧,王宝贞,余 敏,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6):88-92.
[4] SUN T H , ZHOU S Y. Land Treat ment Technology Guide-Book for Muncipal Wastewater[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1997.
[5] 丁疆华,舒 强.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0,19(5):320-封三.
[6] 孙桂琴,董瑞斌,潘乐英,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增刊1):144-146.
[7] 宁晓宇,宋旭阳.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24(2):51-52,50.
[8] 吴忠标.环境监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 孙 成.环境监测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Z].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11] 华 涛,周启星,贾宏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关键及生态学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289-1293.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能力分析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