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问答 > 生活百科 > 长江师范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

网站编辑:上海建站网 发布时间:2022-09-11  点击数:
导读:长江师范学院(高校)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由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中文名称: 长江师范学院 英文名称:...

长江师范学院(高校)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由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中文名称: 长江师范学院

英文名称: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简    称: 长师

创办时间: 1931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

属    性: 省属本科

所属地区: 中国重庆

主管部门: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校    训: 学高身正 敬业自强

校    歌: 长江师范学院校歌

学校地址: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目录

1学院简介2历史沿革3现任领导4办学条件5学校文化6知名校友7录取规则

1学院简介

长江师范学院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学校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积极进取,努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高校建设新局面。
长江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

学校所在地涪陵区,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是重庆市经济强区。涪陵是先秦时期的巴国国都,文化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涪陵有辉煌的书院办学史,北宋时期在长江北岸创办的北岩书院时称“理学圣地”,书院遗风及其理学精神厚泽涪陵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2001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江东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00亩,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建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1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84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有纸质藏书150多万册,购置和自建各类专题数据库14种,数字资源容量达43TB。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1977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称,学校因此被誉为“培养‘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200多项、市级奖42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0多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00多人(次)。

当前,学校正处于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发展新阶段,已经明确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学科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新思路和“办一所受当地人民尊重的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新目标,启动了“131”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四步走”行动方案。以硕士点立项规划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我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以服务涪陵及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推进学校学科专业转型;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以特色发展、错位竞争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以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全面提高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到2015年,努力将学校建成硕士授权单位;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渝东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基地。

2历史沿革

涪陵师范学校
长江师范学院北大门.jpg长江师范学院北大门

1931年,涪陵县县长谢汝霖修葺扩建钩深书院,并将“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迁入书院新建校舍,聘请曾助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涪陵教育界先驱钟伯良担任校长。

1937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女生部并入涪陵县立初级中学校。“农科班”迁石桥沟(今涪陵新光造纸厂处),改为四川省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

1943年,涪陵县立初级普通农作科职业学校招收高级农业科,更名为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

1946年,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更名“涪陵县立师范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录普通师范生。

l950年,涪陵县立师范学校更名为涪陵县师范学校,涪陵县立农业职业学校并入,为其附设农科部。

1951年,涪陵县师范专科部成立涪陵农业技术学校,隶属涪陵专区。

1953年,长寿县师范学校中师班、丰都中学初师班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

1954年,涪陵专区文化干部学校(开办时间不详)并入涪陵县师范学校。

涪陵专科学校

1959年,在涪陵黄旗镇成立涪陵农机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将涪陵大学更名为涪陵专科学校,正式启用“涪陵专科学校”印鉴。

1962年,涪陵专科学校停办,复设涪陵师范学校,保留“中师部”,改建为涪陵专区师范学校,并开办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63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与原涪陵高中达成互换校址协议。

1964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由李渡镇太乙门迁至涪陵城(乌江东岸群沱子)现师院江东校区。

1968年,涪陵专区师范学校改称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隶属于涪陵地区革委会领导。

1982年,涪陵地区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在菜场公社原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址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启用四川省高教局制发的涪陵师范专科学校校印,废除涪陵地区师范学校校印,涪陵师专党委成立。涪陵县师范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涪陵师范学校。

198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权,省教育厅研究同意,正式建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1984年,根据国发[1982]130号文件规定,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

198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涪陵工业学校增挂四川省涪陵工业学校校牌。

1991年,四川省涪陵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并入涪陵农机校,同时增挂中共四川省涪陵地区经贸委党校校牌,实行“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建制。

长江师范学院

1993年,重庆市府[1993]25号文批复同意成立“三峡联合大学”,属股份制,涪陵分校设在涪陵师专。涪陵师专校名调整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仍隶属于四川省教委领导。

1999年,涪陵区教师进修校合并到涪陵师范学校,仍挂两块牌子,成为涪陵区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基地。涪陵大学校名改为涪陵师范学院。

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涪陵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涪陵教育学院大会在教育学院隆重举行。涪陵工业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教学部,涪陵师范学校并入后成为涪陵教育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

2001年,涪陵师专与涪陵教院合并升本。

2005年,涪陵师院李渡新校区正式启用,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美术学院等六个系(院)的6500余名师生率先迁入。

2006年,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3现任领导

彭寿清  党 委 书 记
长江师范学院校徽长江师范学院校徽

李 林   院  长

张 辉   党 委 副 书 记

蔡其勇   副  院 长

戴 玄   副  院 长

袁 革   副  院 长

杨 双   副  院 长

张明富  副  院 长

肖应红   纪 委 书 记

4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70多人,其中,其中教授101人,副教授271人,高级职称比例43%;博士151人,占专任教师的17%,硕士531人,占专任教师的60%。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有兼职硕士生导师3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标兵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重庆市终身教育奖1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资助计划28人。另有兼职教授20人,外籍教师8人。

院系专业
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jpg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美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传媒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和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设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学术性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中国语言文学是“十一五”重庆市重点学科,民族学、物理化学是“十二五”重庆市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有市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0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学校是教育部初中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院校、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科研成果

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5个,其中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报》两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24项,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300多项。学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文学艺术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学术荣誉30余项。

对外交流

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波兰、日本、韩国、泰国、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三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芬兰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波兰卢布林天主教大学、韩国公州立大学与草堂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以及泰国38所皇家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互派留学生“1+2+1”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机制,并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70多人(次)。

5学校文化

校训
长江师范学院文科楼长江师范学院文科楼

学高身正。“学高”,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后学的师表。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师者惟有“学高”方可“传道、授业、解惑”。“身正”,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在思想、行动、待人方面要光明正大,成为社会的楷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师者惟有“身正”方可立己树人。“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学高身正”充分揭示了德与才的内在统一,它不仅是教师从教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教师在学校里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也应成为大众的楷模;而且也是学子从学与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学子在学校里既要学业有成,更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学高身正”作为我校校训,是学校师范性质的精神阐述,也是实践“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的文化认同。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做知识传授者;又具备高尚的师德,做道德引导者。

敬业自强。“敬业”,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指严肃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对学业﹑职业﹑志业均应敬而重之,且要立志全力追求自身能达到的事业顶点。“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人应自强不息,保持顽强的进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一种“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敬业自强”作为我校校训,要求广大师生时刻体现出对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自觉认同,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在气节、操守、品德等方面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不懈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丧失信心,力求精益求精。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从教育的意趣上讲,育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教育的机器;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它要求学校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即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质量为先。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永远的出发点和归宿,集中反映人的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质量为先,就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基、生存之道和发展之本,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重学崇术。“学”是为了“求知”,即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法则及其抽象理论。这是一种“为学问而学问”或“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其旨趣是“求真”;“术”是为了“求用”,即为人类、为政治、为现实服务。这是一种“为实用而学问”的态度,其目的是“求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根本,“两者并进始可”。“重学崇术”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术并举:既注重学理的探索与习得,又崇尚学识的实际运用;既重视学术的生成与完善,又推崇学术的实践与转化。所谓“学随术变,术因学存”。“重学崇术”还倡导教师共同营造钩深致远、精进学业的学术环境和教学环境,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尚知笃行。尚知,崇尚知识,尊重知识,进德修业,使学有所得。笃行,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见之于行动。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获得才干、增强能力。子曰:“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又云:“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笃行是有无所学,或学而有无所得的最后检验和落实。“尚知笃行”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意即广大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知问学、身体力行,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知行合一。

教风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一角.jpg长江师范学院校园一角

厚德博学。厚德,即涵养和彰显德性。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教师需品行端正,宽厚仁爱。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以高尚的道德培育学子成才。用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真诚、温暖、宽容换取学生的信任。博学,即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即教师需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博学既是教师的美德,又是从教的基础。故而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厚德博学,要求教师注重师德修养,尚德厚生;坚持学无止境、创新不殆。

敬业善教。敬业,即态度认真,专心致志。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意即教师需恪尽职守,一丝不苟。要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责任心强、职业态度端正,办事认真负责。不敷衍塞责,甘于平庸,专心致志地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之中。善教,即艺术高超,善于教学。语出《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又取意于《吕氏春秋•诬徒》:“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意即教师需善于教学,能做“达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规范,严于律己,以学识充实学生,以学法引导学生,以情感滋润学生,以人格熏陶学生,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学科,热爱教师从事的职业,崇拜教师教坛形象,继承教师教育理想。敬业善教,要求教师爱岗敬业,钻研善教,乐于奉献。

学风

弘毅尚知。弘毅,语出《论语•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弘毅”,《集解》引包咸注:“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章炳麟《广论语骈枝》说:“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强,不强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尚知,崇尚知识,注重个人学养。弘毅尚知,意即胸怀知识报国理想,坚强刚毅。

求真务实。真,指符合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实,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求真,就是求真理、做真人、办真事;务实,就是务实际、做实事、见实效。求真务实,意即躬行践履,身体力行地追求和行动。真与实,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所谓“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广大学子而言,“求真务实”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也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

师德铭

巍巍北岩,浩浩两江。钩深致远,文脉绵长。

修身立德,儒雅风尚。纷吾内美,挹以琼浆。

人生至乐,桃李芬芳。尚知笃行,振我乡邦。

双亭山青,鉴湖水漾。大爱无疆,师德昭彰。

校歌

乌江秀 长江长 钩深致远翰墨香

双亭外 鉴湖旁 柳妆荷影 书声朗

朝阳红 百花放 青春作伴心飞扬

薪火传 学术昌 巍巍学府誉四方

学高身正 敬业自强 复兴重任 我辈担当

师生同心写天地文章 大江风骨挺名族脊梁 我辈担当

学高身正 敬业自强 复兴重任 我辈担当

师生同心写天地文章 大江风骨挺名族脊梁 我辈担当

啊……

6知名校友

宋剑华——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顾问兼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王瑶学术基金奖”专家评选委员会成员。
长江师范学院运动场长江师范学院运动场

谭大辉——现任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

彭寿清——2008.11- 2010.01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校长; 2010.01- 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刘小强——现任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黄长武——现任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杨长军——现任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太余——2007.02— 重庆市武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

陈川——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

冉冉——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红岩》文学杂志副总编辑,副编审。重庆市政协第二届委员。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唐尚朴——2008.06—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第四届党委委员。

7录取规则

1.学校严格按生源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招生政策、录取批次进行录取。
长江师范学院篮球比赛.jpg长江师范学院篮球比赛

2.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录取未满额,则按志愿顺序录取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

3.对进档考生,学校按照专业志愿先后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考生,按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仍不能满足的按第三专业志愿录取,依次类推。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不能满足时,对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调剂到录取未满额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予以退档。

4.报考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录取时要参考相关单科成绩。

5.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必须按生源省(市、自治区)有关规定参加专业统考和文化考试。我校设有艺术类专业考试考点的省(市、自治区)考生,还须参加我校在该省(市、自治区)组织的专业考试。对符合条件的进档考生,依据学校艺术招生简章的规定和考生的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词条图片

长江师范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北大门.jpg

长江师范学院校徽

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jpg

长江师范学院文科楼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一角.jpg

长江师范学院运动场

长江师范学院篮球比赛.jpg

长江师范学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长江师范学院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浏览此文的人还看过
如何订阅南方周末
如何订阅南方周末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在【南方周末】的首页,点击电子报。2选择一个......

仙剑奇侠传3魔剑养成攻略?
仙剑奇侠传3魔剑养成攻略?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首先,魔剑系统养成界面是在九顶山打完人面兽得......

如何快速根治打鼾
如何快速根治打鼾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乙酰唑胺可增加呼吸驱动力和稳定性,对混合型呼......

dnf真野猪的攻略
dnf真野猪的攻略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第一房间一堆被感染的调查者,攻击招为远程的贱......

相关网站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