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应用类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上应大”,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0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开始研究生教育;2010年奉贤新校区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新校区;2016年经由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连续七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8亩。下设19个二级学院(部),现有5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括28个二级学科和方向)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教职工1610名,其中专任教师1022名。全日制在校生15982人,其中高职生617人,本科生14278人,研究生1087人。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6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63.17万册,电子图书86.65万册,中外文网络数据库48个。
中文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英文名: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 上应大
校训: 明德、明学、明事
创办时间: 1956年9月
所属地区: 中国上海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应用型大学)
校庆日: 4月23日
主管部门:
上海市人民政府
1学校简介2人才培养3学科建设4师资队伍5科学研究6社会服务7国际交流8发展规划9学校标识10教学成果11现任领导目录
1学校简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上应大”,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肇始于1954年,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0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开始研究生教育;2010年奉贤新校区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新校区;2016年经由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连续九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8亩。下设19个二级学院(部),现有5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括28个二级学科和方向)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教职工1610名,其中专任教师1022名。全日制在校生15982人,其中高职生617人,本科生14278人,研究生1087人。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6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63.17万册,电子图书86.65万册,中外文网络数据库48个。
2人才培养
学校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6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9个,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2个。
与上药集团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拥有“都市轻化工业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香料香精实验教学和轨道交通运行与安全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两届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项,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3学科建设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火车头广场
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括28个二级学科 和方向)和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其中化学工程专业学位领域被列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建有国家级平台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三个学科分别入选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和II类高原学科。
4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61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8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16%;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 4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4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9名,占专任教师总数53.72%。
5科学研究
近三年学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础前期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89项,省部级项目11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5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首次发布的“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让排行榜100强”排名中学校名列全国第54位,在上海高校(含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列第6位;
2016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上海市和企业共同资“联盟计划”项目获批数连续七年稳居全市高校首位。
6社会服务
学校与江苏、浙江、山东、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市的30多个城市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工作站或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4个实体研究院: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东美方谷研究院”,支撑化妆品支柱产业;
与上海科学院合作建立“上海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材料、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研究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金华花卉苗木产业研究院”“鄢陵花术产业研究院”,支撑花卉苗木支柱产业。
7国际交流
学校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0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等国高校举办了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等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近三年选派了200多名教师赴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143名海外教师来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8发展规划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校训石
学校确立了以师生发展为中心,以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和技术创新为龙头,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成果、特色、品牌为落脚点,以国际化开放办学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路途的发展思路。
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三阶段”发展目标:第一步,到“十三五”末,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在上海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国100所试点应用型高校中位列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行列,初步建成一所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学校整体实力稳定在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前列,建成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9学校标识
校 徽 LOGO 释 义校徽
1、校徽LOGO中心“应用”二字阐明学校的办学思路,既表示远承先秦诸子“备物致用”的为学为人之道(《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近效“经世应务”“明体达用”的中华文化精华,又体现学校以“应用技术”为本的办学传统和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砥砺知行,厚德精技”的大学精神。
2、“应用”二字紧接内圆,寓意顶天立地。强调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既要“顶天”做好“形而上”,努力培养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力争走到国际最前沿,又要“立地”夯实“形而下”,立足行业企业需求,履行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3、“应”字中间三笔,演绎为英文“SIT”,是学校英文名简称。“用”字三纵三横,整体构成“用”字,代表学校源于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凸显三校合并组建后交融并进、追梦圆梦的精神内核。
4、校徽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表示圆融、通达和全校师生同心同德之意。外圆上方手写体“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学校的中文校名,由徐匡迪先生亲笔题写,下方英文部分,是学校英文名的全称。整个校徽LOGO以绿色为背景,采用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徽LOGO深绿、黑色配色基因,凸显学校工科院校特色,表示学校传承创新、继往开来,欣欣向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5、校徽LOGO中心部分呈现“鼎”的造型,古朴庄重,寓意学校汇聚八方力量,共图发展。校徽LOGO整体呈天圆地方之态,体现了刚与柔的完美结合,寓意学校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厚积薄发,问鼎一流!
校 训 释 义校训
1、关于“明德”
“明”在此作动词,其义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等,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
“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范,如公德、道德准则;又指个人内在的优良品质,如美德、品德;还指德行,即有道德的行为。中国文化中,“德”被认为立身之本。
“明德”,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有德之人。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重品德修养,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品德高尚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2、关于“明学”
“学”,指分门别类的系统知识,如哲学、数学、化学等;又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如学问、学术、学识、博学多才等。“学,识也。”(《广雅》)。
“明学”,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治学。“明学”更加强调对学问的追求,强调使学生掌握做学问的方法,强调学以致用。
3、关于“明事”
“事”,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与活动,如事情、事件、事业等;又指职业,如“谋事”,即找职业、找工作。
“明事”,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事。中国传统文化把“会做事”作为对人的一种积极评价,“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现代大学教育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明事,重要的是“明事理”、“明事功”、“明事巧”,即懂得做事的道理、做事的价值、做事的技巧,符合我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定位。
10教学成果
近三届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2001—2009)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项目级别 | 年份 |
1 | 工程专科人才模式的塑造和实现 | 瞿志豪 | 一等 | 2001年 |
2 | 探索高工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群 | 任淑淳 | 二等 | 2001年 |
3 | 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促进香料香精专业建设与发展 | 肖作兵 | 二等 | 2001年 |
4 | 与中外合资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 花克勤 | 二等 | 2001年 |
5 |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成果 | 朱国勤 | 三等 | 2001年 |
6 | 网络仿真环境下经贸类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创新 | 包凤达 | 三等 | 2001年 |
7 | 围绕毕业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 龚德利 | 三等 | 2001年 |
8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材) | 高晓康 | 三等 | 2001年 |
9 |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发新型实用的专业实验设备 | 马立华 | 三等 | 2001年 |
10 | 高职高专金工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 胡大超 | 三等 | 2001年 |
11 | 构建“实践教学链”强化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 | 沈晋源 | 三等 | 2001年 |
12 | 高等特殊职业教学的创建与发展 | 吴飞飞 | 一等 | 2005年 |
13 | 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体验式教学 | 邬适融 | 二等 | 2005年 |
14 | 面向21世纪金工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 胡大超 | 二等 | 2005年 |
15 |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革创建应用型艺术设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 | 朱国勤 | 三等 | 2005年 |
16 | 高职高专工科数学系列教材建材(教材) | 朱弘毅 | 三等 | 2005年 |
17 | 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化工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刘小珍 | 三等 | 2005年 |
18 |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钱平 | 三等 | 2005年 |
19 | “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探索 | 朱贵平 | 三等 | 2005年 |
20 | “专升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任淑淳 | 三等 | 2005年 |
21 | 在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发展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线工程师摇篮 | 卢冠忠 | 一等 | 2009年 |
22 | “多元化”构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体系,探索“零适应期”香料香精技术人才培养 | 肖作兵 | 二等 | 2009年 |
23 | 特教艺术设计课程的优化——从创造性的原点寻找特殊的教学方法 | 吴飞飞 | 二等 | 2009年 |
24 | 基于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的课程群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 虞益诚 | 三等 | 2009年 |
25 |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团队的构建与实践 | 胡大超 | 三等 | 2009年 |
26 | 《食品工艺学》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周小理 | 三等 | 2009年 |
11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宇陆
党委副书记、校长:柯勤飞
党委副书记: 宋敏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星海
党委副书记、副 校 长:王 瑛
党委常委 、 副 校 长:张锁怀
副 校 长: 毛祥东
词条图片
校徽
校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火车头广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在游戏里按下回车(Enter)......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在潘达利亚翡翠林的蜜露林地(3......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出门装备2多兰之盾加血瓶出门,前期线上多用Q......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诺基亚305性能评测2诺基亚305手机是是面......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