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
三和镇(江苏南通海门市下辖镇)
海门市辖镇。1949年设三和、滨海、三民、路南乡,1957年合并称三和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设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5公里。面积37.2平方公里,人口3.6万。通公路。辖33个村委会。农业种植玉米、水稻、棉花、黄豆、赤豆、油菜等。特产薄荷、小辣椒。副业以种桑养蚕、水产养殖为主。企业有纺织、服装、皮鞋、毛条、发条、机械、轻工、印刷、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
行政代码: 320684103
身份证前6位: 320684
长途区号: 0513
邮政编码: 226000
隶属政区: 海门市
行政级别: 镇
车牌号码: 苏F
辖区面积: 37.2km2
人口数量: 约3.6万人
人口密度: 968人/km2
1地方简介2历史沿革3行政区划4地方人口5道路交通6农业发展7工业发展8第三产业9经济概况10城镇建设11社会事业12附近景点13地方特产目录
1地方简介
三和镇
三和镇位于江苏省海门市,西接南通开发区,南临海(海门)太(太仓)汽渡,北靠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区内沿江公路、人民西路(苏336线)、富江路、大港公路等五横四纵等九条高等级公路贯穿东西南北;进入市区唯一的内河航道——浒通河穿境而过;规划建设中的沪通铁路纵向通过。拥有得天夺厚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堪称长三角北冀最佳的投资宝地。三和镇现有人口32711人,28311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0.92亩,设有10个行政村,337个村民组。
2历史沿革
三和镇地处长江下游,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早在乾隆年间的二十年代(1736年—1756年)陆续涨出来了一大片沙滩,并命名为“裙带沙、大洪沙、玉心沙、复兴沙”。那时的裙带沙和玉心沙隶属通州管辖;复兴沙和大洪沙隶属崇明县管辖。乾隆33年(1768年)由江苏巡抚决定将以上四只沙划归海门直隶厅管辖。三和就在那时有这四只沙合组而成。当时有徐、杜、沈3家在此处开设小店,故取名三和。民国16年(1927年)夏,1957年合并属汇通区的三和、滨海、三民、路南4个小乡,建立三和乡。1958年建立三和人民公社,1983年复称三和乡,乡政府所在地上三和镇,1994年撤乡建镇,镇人民政府驻三和大港公路与南三公路交会处。全镇下辖33个村,367个村民组。2002年,全镇33个自然村合并为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37个村民组。
3行政区划
三和镇区划
320684103001 111 和谊街居委会
320684103200 220 三圩村村委会
320684103201 111 岸角村村委会
320684103202 111 培新村村委会
320684103203 112 双高村村委会
320684103204 111 大兴村村委会
320684103205 111 三和村村委会
320684103206 220 兄弟村村委会
320684103207 112 三南村村委会
320684103208 220 三江村村委会
320684103209 220 新远村村委会
4地方人口
三和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1061
男14298
女16763
家庭户户数11967
家庭户总人口(总)30589
家庭户男13956
家庭户女16633
0-14岁(总)5350
0-14岁男2706
0-14岁女2644
15-64岁(总)21016
15-64岁男9601
15-64岁女11415
65岁及以上(总)4695
65岁及以上男1991
65岁及以上女27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583
5道路交通
航空:西距南通机场25公里,南距上海虹桥机场90公里、上海浦东机场120公里,西距南京禄口机场200公里。
大桥:西距苏(苏州)通(南通)大桥10公里,东距崇(崇明)海(海门)大桥6公里。
水运:南距海门港6公里、上海港70公里,西距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港的辅助港南通国际集装箱码头30公里。
铁路:北距宁(南京)启(启东)铁路6公里。
公路:苏336省道横穿东西,大港一级公路纵贯南北,北距宁(南京)启(启东)高速公路6公里。镇村均由硬质黑色化道路连接。
6农业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项目,加快构筑现代高效农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五年来,积极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优化生产资源,与经营能手组合,促进镇的种植业板块、养殖小区、果品林带进一步扩大提高。5年中共流转土地733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全镇新增、扩建农业项目60个,实际完成投资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科技农业园、城郊农业园、绿色循环农业园和休闲农业园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群;全镇中高效作物面积达到178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通过观念引导、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围绕果品、禽畜、蔬菜、特经作物四大优势产业,做足做好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三大文章,共获省无公害基地5个,总面积29000亩,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农产品注册商标4个。
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抗旱防汛等工作,维护了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我们切实执行农村税费制度,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全镇各村取消了农业税;在实行“一事一议”筹资中,按每劳50元标准,年收取一事一议74.5万元,五年共收375.19万元,给每劳减轻负担100多元;近几年中,及时发放涉农补贴,累计兑现各类惠农资金130万元,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7年预计全镇可实现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2.5%。通过盘活资产,整合资源等措施,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村营收入由2002年的31万元增加到52.5万元,增长了69%。同时,我们积极重视和发挥好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推动作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家,其中南通市“四有”合作组织1家,海门市“四有”合作组织3家,新注册合作组织6家,共吸收社员600多,带动农户5000多户,做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村村有特色。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5218元,提高到今年的8890元,年均增长11.5 %。
7工业发展
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现工业发展速度与运行质量的同步提高。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健全并完善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有效地树立工业集中区品牌,提升工业集中区档次。我镇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工业集中区内道路、自来水管网、10KV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三和工业集中区于2003年被南通市政府评为示范工业集中区。同时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先后建成了山鹰中小工业园、辉煌创业中心和扬博工业园三大区中园,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截止目前,工业集中区共落户企业146家,完成建设总投资18.5亿元。预计2007年全镇可实现工业经济总产值50.5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4倍、5.6倍。
8第三产业
依托我镇特有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人文优势,大力发展以品牌汽车销售为龙头,以汽车装饰、美容、维护、保养和汽车金融保险、零配件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汽车服务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三和服务业特色板块。汽车服务板块从无到有、目臻完善,目前,已建成尼桑、广本、别克3家汽车4S店,另有两级汽车销售点——大众、昌河、乐风等10多个品牌,人民西路汽车一条街已初具雏形。同时,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特色村建设,组建行业协会,发挥协会效能。五年来,先后引导、建立健全兄弟村玻璃仪器行业协会、双高村无公害小青菜行业协会、三江村酒酿行业协会和三和村猕猴桃协会,这些协会不断完善协会职能,通过注册商标、制定行业标准,鼓励优品开发,抵制不平等竞争,从而提升了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在外知名度,真正把我镇的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2007年,我镇可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8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番的目标。
建筑经济稳步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镇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5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两番。
9经济概况
江海风情园
创新思路,创优环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外出招商活动。五年来,先后引进智利、南非、澳大利亚和台湾、香港、上海、浙江、江苏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企业来我镇投资置业,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16.06亿元。2007年实际到帐外资18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590万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10倍、12倍。近些年,尽管用地指标日趋紧缩,但通过内部挖潜,向上争取,积极化解土地瓶颈,五年来,全镇共征用土地105棕,面积1638亩,从而为我镇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通过拓宽“聚财、理财”思路,积极应对和消化土地出让金减少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协调力度,深入挖掘各方面增收潜力,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积极培植纳税大户,全镇新增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镇财力和发展后劲逐步增强。2007年预计可实现预算内收入6806元,同比增长22.8%。
10城镇建设
积极参与南通市“星级计生服务站”的创建活动,切实开展“亲情牵手”活动,开展计划生育科普培训、农技讲座、扶贫帮困等系列活动,先后已为全镇1万多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使许多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促进了计划生育活动的开展,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各项人口计生指标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人武、民政、老龄、档案等部门都能围绕全镇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村美、民富、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我镇确定岸角(市示范村)、三圩(市达标村)两个村为新农村建设先行村。三圩村农民聚居区一期——占地62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6幢农民居住楼已于2006年8月21日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岸角村的农民聚居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目前已建成多层住宅9幢、4.5万平方米,独栋住宅8栋、2300平方米。同时按照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充分考虑镇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在不加重农民和村级负担的前提下,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五年来全镇新建村级硬质公路26条、25公里,改造危桥10座,总投入1100万元,实现了村级主干道硬质化的预期目标;疏浚沟河420条,长200公里,完成土方120万方,投入经费420多万元,10个村全面完成了水利重点村建设;开展了以垃圾整治、沟河清理为主的两次突击活动,全镇村庄陈积垃圾全部清除,沟河得以全面清理;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356班(次),受益群众达13180人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6、07二年累计上缴保费109.57万元,累计报销医药费238万元;积极发放能繁母猪和水稻损失补偿款合计2万多元;全镇100%的行政村达到了文化示范村的考核目标;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正稳步推进。
11社会事业
积极实施全民普法和依法治镇,持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在海门、南通处于先进行列,工作经验在南通市现场会上得到推广。五年来,大调解中心共调处各类疑难纠纷87起,调处成功率达100%;严打整治成效明显,反邪教斗争深入扎实,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乡镇和“无毒社区”乡镇,司法所2006年被江苏省评为规范化司法所。2005年获南通市平安乡镇称号。
2004年我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先后对全镇企业开展了劳动用工合同签定的培训和见证,建立了劳动用工工资预警机制等,保障了用工安全和职工利益。劳动保障所建立以来,先后为企业、职工解决用工矛盾36起,调解工资拖欠问题126人次,同时每年还为全镇离、退休人员进行免费认证,确保他们能及时、足额拿到养老金。社会救助力度逐年加大,五年发放救济、救灾、救助资金56万元。实施“扶老助残济困”、“草、危房改造工程”,共改造草、危房158间,投入资金43万元;投资50万元新建敬老院大楼1幢、1000平方米,新增房屋18间、床位45张,有效地缓解了托老床位紧张的矛盾。深入开展“送温暖”和优抚对象救助活动,落实全体机关干部、村干部和市直有关单位和全镇280户困难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帮扶对象解决生产资金,落实生产项目,定期联系,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投资239万元,新建中、小学教学大楼2幢、3600平方米,扩展小学操场9800平方米;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调减农村小学8所;投资136万元,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中、小学共添置电脑116台,投影仪等数字教学设备11套,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并于2006年一举通过了省现代化教育乡镇的验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维护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积极开展“五个一”文化活动,切实实施有线电视“双入户”工程,全镇共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692户,有线电视门堂入户率达到79%,调频广播安装5550户,并于今年9月通过了省有线电视示范乡镇验收。扎实做好人武工作,我镇人武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并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人武工作考核第一名。审计、物价、统计、规划、司法、档案、土管、建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12附近景点
世外桃园休闲农庄法光寺
法光寺的前身原是一座道观--东岳庙,又称东皇庙,后又建成大雄宝殿并塑东岳大帝。嗣后陆续建后殿、山门、东西侧殿等,房屋40余间,占地600多亩,成为通东地区规模较大、盛极一时的庙宇。1984年起,余东镇政府先后拨数百万元专款对寺庙进行修缮。
1986年列入海门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为法光寺寄赠"大雄宝殿"墨宝并为法光寺山门题写匾额;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也为山门题赠寺额;1990年省佛协转送台湾佛陀基金会所赠的《大藏经》一部100本,现珍藏于藏经楼。1992年经南通市政府批准,东岳庙改为法光寺。
世外桃园休闲农庄
南通世外桃园休闲农庄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首、新开闸旁。总体规划占地面积3000余亩,现已开发870亩。有休闲度假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上水游乐区、森林公园。
其中休闲度假区已于2000年开始营业。主要有餐饮、垂钓、会务、休闲等项目。餐饮以江鲜、野味、农家菜为主;垂钓共有鱼塘3个,有鲫鱼、鲈鱼、草鱼、青鱼、彩虹鲷等鱼种供客人垂钓;休闲区主要有4个草庐、5个竹楼、5个小木屋,可供40人同时住宿,娱乐。
江海风情园
江海风情园园区占地400亩,以田园风光、湖光山色和古朴民居为载体,融江海风情和民俗文化于一体,是一个自然生态园、人文生态园,又是南通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验园,更是海门这块滨江乐土上的新世纪花园。形象地展示海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她明净、清新的格调和大气、自然的气质。园区在为全市青少年提供一个课外活动营地的同时,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为海门沿江风光旅游带锦上添花。
13地方特产
海门香芋
海门香芋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特产。海门香芋具有豆的清香,久煮不糊,入口清香味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色。海门香芋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海门种植香芋历史悠久,在《清嘉庆海门厅志》和《民国海门县志》中,都有详尽记载。目前香芋栽培面积5500亩,总产量每年150万公斤左右,在上海等地蔬菜市场享有盛誉。
海门的沙地土质孕育了海门的一大特产——香沙芋。由于沙土质地松软,水源丰富,所以长出来的香沙芋细腻柔滑、易酥不烂、干香可口,尤其是长度为10厘米左右的芋艿子深得食客的青睐。
香沙芋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干香可口,易酥而不烂。芋头可制成芋粉面条、芋馒头、点心等。芋的菜用方法更为多样,糖醋、爆炒、煮汤、红烧等。和蔬菜同煮,可调味增鲜;与鸡肉、猪肉、羊肉红烧,香而不腻;与鸡肉、猪肉、羊肉白煮,又别具风味。芋艿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及矿质养分。海门香沙芋以质量优异而闻名各地,在蔬菜市场上久负盛名,深受消费者欢迎。
海门山羊
海门山羊是以生产优质笔料毛为特征的肉、皮、毛兼用的山羊地方良种。全身被毛白色,当年公羊颈脊部所产羊毛挺直有锋,富有弹性,是制湖笔的优良原料,故常将海门山羊称为笔料毛山羊;羊肉膻味少,肉质肥嫩鲜美,适口性好;板皮结实细致,属汉口路;具有早熟、繁殖力强,产羔多;耐高温高湿,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海门山羊产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中心产区海门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水源充足,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海门市为江苏省棉花主要产区,多行粮棉轮作,粮经饲套作。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全市境内农户素有饲养山羊习惯,是全国山羊板皮和笔料毛生产的主要基地县(市)之一。
历史上,上海市郊县崇明岛,原属江苏省。据《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形成于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岛上居民大都是从江苏句容一带迁来,因此白山羊亦可能随当地移民进入崇明岛,随后扩大繁殖传播遍及邻近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县。长期以来,经过当地人民不断选育提高,逐步形成了目前具有一定特色的海门山羊品种。
海门香芋海门柿子
柿子是我国古老的果树之一,从太古时代起已供食用,素有木本粮食之称。 柿适应性很强,抗旱耐涝,喜温耐冻,加之树性强健。生长快、结果多、易于丰产稳产,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柿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家前屋后、沟边路旁、平川荒滩、贫困脊地均可生长。
海门市种植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1522—1564年的《明嘉靖海门县志》和《清嘉庆海门厅志》、《民国海门县志》中均有柿树栽培的记载。我市历来散生柿普及千家万户,成片柿园亦有不少,树龄古老的大柿树屡见不鲜。一九九八年全市柿子总产量达4119吨。
柿子是食用价值很高的果品。海门市目前大面积栽培的均为涩柿类型,主要有地方良种朱砂红、大方柿、小方柿。单果重100-200克,味甘汁多,肉质致密,清凉爽口。据分析测定:每百克鲜果含蛋白质0.5克,碳水化合物18.6克,钙9毫克,磷21毫克。其中蛋白质、糖分及磷的含量均超过苹果。柿子的贮藏、运输都较其它果品方便,因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海门市紧靠上海、南通等大中城市,柿子的销售市场广阔。因此加速柿子的产业化进程对振兴农村经济和满足市场需求,致富广大群众,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海门市有成片柿园1160亩,散生柿树88.3万株,每年可生产果4500吨左右。
词条图片
世外桃园休闲农庄
海门香芋
江海风情园
三和镇
三和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三和镇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通过链接下载应用(https:......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1主演:蒋伟杰,苑里,田野,王馨漪,潘春春,......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在打开outlook软件后,我们可以在“工具......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首先,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软件:XMind,打开......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