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问答 > 生活资讯 > 宣城市

宣城市

网站编辑:上海建站网 发布时间:2022-09-11  点击数:
导读:宣城市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黄山,西和西北与池州市、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马鞍山及江苏省南京、常州、无锡接壤,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

宣城市

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黄山,西和西北与池州市、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马鞍山及江苏省南京、常州、无锡接壤,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

历史沿革

宣城 宣城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元代为宁国路所在地。明、清为宁国府所在地。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宣城先后属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市,设立县级宣州市,并同时设立了宣城地区。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2000年12月,正式撤县级宣州市设宣州区。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宣州区(14镇、5乡、7办事处)

水阳镇、狸桥镇、杨柳镇、孙埠镇、洪林镇、沈村镇、向阳镇、溪口镇、周王镇、古泉镇、水东镇、新田镇、文昌镇、寒亭镇;黄渡乡、养贤乡、五星乡、朱桥乡、金坝乡;双桥办、鳌峰办、西林办、澄江办、济川办、飞彩办、敬亭山办。

郎溪县(8镇、4乡)

建平镇、毕桥镇、涛城镇、南丰镇、十字镇、梅渚镇、东夏镇、新发镇;飞里乡、凌笪乡、姚村乡、幸福乡

广德县(6镇、10乡)

桃州镇、邱村镇、誓节镇、新杭镇、流洞镇、柏垫镇;卢村乡、花鼓乡、月湾乡、下寺乡、赵村乡、祠山岗乡、东亭乡、凤桥乡、杨滩乡、四合乡。

泾县 (11镇、10乡)

泾川镇、茂林镇、榔桥镇、蔡村镇、云岭镇、黄村镇、桃花潭镇、晏公镇、丁家桥镇、章渡镇、琴溪镇;西阳乡、汀溪乡、苏红乡、中村乡、北贡乡、包合乡、厚岸乡、昌桥乡、童疃乡、孤峰乡

宁国市(10镇、6乡、3办)

仙霞镇、中溪镇、宁墩镇、梅林镇、港口镇、汪溪镇、霞西镇、甲路镇、胡乐镇、天湖镇;青龙乡、方塘乡、竹峰乡、万家乡、南极乡、云梯畲族乡;西津办、南山办、河沥溪办

绩溪县(7镇、4乡)

华阳镇、金沙镇、杨溪镇、伏岭镇、长安镇、上庄镇、临溪镇;家朋乡、板桥头乡、瀛洲乡、荆洲乡

旌德县(5镇、5乡)

旌阳镇、蔡家桥镇、三溪镇、庙首镇、白地镇、俞村乡、兴隆乡、孙村乡、云乐乡、版书乡

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1064人,占0.15%,境内少数民族有16个,较1964年的少数民族增加了8个458人,其增加原因主要是婚嫁、工作调动和自然增殖。1982年,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情况:蒙古族30人,分布于城关、团山、夏渡、双桥、水阳、杨泗;回族924人,分布于城关、水东、水阳、金坝、丁店、峄山、洪林、高桥、杨柳、沈村、卫东、雁翅、黄渡、溪口;藏族2人,分布于夏渡、水阳;苗族19人,分布于城关、水东、双桥、南湖;彝族13人,分布于城关、狸桥、南湖;维吾尔族2人,分布于新田;壮族21人,分布于城关、敬亭、金坝、夏渡、杨林、文昌、寒亭;布依族12人,均在城关;朝鲜族3人,均在城关;满族16人,分布于城关、裘公;侗族14人,分布于城关、团山;瑶族1人,在城关;傣族1人,在城关;黎族4人,均在城关;畲族1人,在城关;高山族1人。其他未识别的民族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2人,皆居于城关。2012年末宣城市户籍人口279.6万人,常住人口255.6万人。

自然地理

宣城地貌 宣城地貌

宣城,公元前109年设郡,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的赞辞,更因谢脁、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枧、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凉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夺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宣城人文胜迹遍布,谢脁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宣城名人辈出,梅尧臣、梅询、梅鼎祚、梅守德、梅清、梅文鼎、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宣城是宣纸、宣笔、徽墨的原产地域,2004年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因胡雪岩、胡开文、胡适、汪静之等而享有“邑小士多”的美名;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泾县桃花潭名扬海内外,“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来,历代仕子如林。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黄花云尖等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土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

2000年,宣城地区撤地设市,现辖宣州、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市一区,面积1234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78万。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5.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2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9.0亿元,增长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102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1:43.5:38.4变化为16.8:47.2:36.0,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4.5%提高到38.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41.36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650.95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

气候条件

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本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 为明显的区域之一。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高温多雨,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一年中夏季最长,约121天(5月21日至9月18日,平均气温>22℃);冬季次之,约102天(11月27日至次年3月8日,平均气温<1O℃);春季较短,约73天(3月9日至5月20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秋季最短,约69天(9月19日至11月26日,平均气温介于10~22℃之间)。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日照与温度的年内变化趋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全区年平均温度为15.6℃,最热月平均28.1℃,最冷月平均2.7℃,气温年较差25.4℃,气候变化温和。干燥度在0.68~0.90之间,即可能蒸发量小于实际降水量,属湿润气候区。雨量丰沛,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间,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8个月。
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是本区的一种重要天气现象。每年约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日数25天左右。平均梅雨量200~350毫米,一般约占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一般夏季降水500~6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

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多种类型的地形气候和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但是气象灾害也比较频繁。农业上因热量条件而引起的气象灾害有: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夏季的“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秋季的“寒露风”和早霜冻,冬季的霜冻和寒潮等;因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山洪,大面积的旱涝等;伴随着某些气象要素异常变化而出现的大风、暴雨、冰雹、冰粒等;因适宜的气候条件而诱发的农作物病虫害等。

交通区位

公路

沪渝高速公路(G50)、205 国道、318 国道、铜南宣高速、宁宣杭高速等,在建的有芜雁高速、扬绩高速。

318国家一级公路(上海到拉萨),其中宣城到上海全长300公里;

205国家一级公路(山海关到深圳),其中宣城到南京、黄山全长均为300公里;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G50(上海到重庆),其中宣城至上海全长260公里;

在未来几年内,将建成宣城到黄山、宣城到杭州、宣城到合肥及南京至高淳公路宣城段等六条高速公路。

铁路

皖赣铁路、宣杭铁路,在建的有合福高铁、皖赣新线、商杭客运专线以及规划中的铜南宣铁路。

南北向的皖赣铁路(安徽芜湖到江西贵溪)和东西向的宣杭铁路(宣城到杭州)在此交汇,北上可接京九线和陇海线,南下可至杭州、宁波、厦门,正在建设中的合福高铁,即将建设的商杭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

机场

距离合肥骆岗国际机场196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272公里,上海浦东机场321公里,杭州萧山机场200公里,黄山机场19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约154.6公里。

口岸

距上海吴松港口310公里;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80公里。

旅游资源

宣城田园 宣城田园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谢脁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宣城名人辈出,梅尧臣、梅询、梅鼎祚、梅守德、梅清、梅文鼎、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宣城是宣纸、宣笔、徽墨的原产地域,2004年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因胡雪岩、胡开文、胡适、汪静之等而享有“邑小士多”的美名;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泾县桃花潭名扬海内外,“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来,历代仕子如林。

特产介绍

宣城特产众多。比较有名的土特产有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此外还有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等。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等物产纷纷销往海内外。

新建民用机场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09

主题分类:工业、交通\民航

发文机关:国务院、中央军委

成文日期:2016年10月26日

标  题: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同意新建安徽芜湖宣城民用机场的批复

发文字号:国函〔2016〕175号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31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宣城市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浏览此文的人还看过
什么是世界天才俱乐部?
什么是世界天才俱乐部?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门萨俱乐部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即天才俱乐部。......

word中黑色三角符号怎么删除
word中黑色三角符号怎么删除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打开word文档输入两段文字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Scie......

初榨橄榄油的食用方法?
初榨橄榄油的食用方法?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1初榨橄榄油可以直接喝,初榨橄榄油是可以直接......

相关网站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