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问答 > 生活百科 > 刘据

刘据

网站编辑:上海建站网 发布时间:2022-09-07  点击数:
导读:刘据(两汉三国人物)刘据(前128年—前91年),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的长子,又称卫太子,年近而立的汉武帝因得子兴奋异常,元朔元年(前128)三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刘据被立为太子,武帝为其修博望苑以通贤。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被江充、苏文等佞臣蒙蔽,刘据起兵反抗后兵败逃亡,而后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刘据之孙刘询继位后,为刘据追谥曰“戾”以表其冤屈,故刘据又称...

刘据(两汉三国人物)

刘据(前128年—前91年),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的长子,又称卫太子,年近而立的汉武帝因得子兴奋异常,元朔元年(前128)三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刘据被立为太子,武帝为其修博望苑以通贤。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被江充、苏文等佞臣蒙蔽,刘据起兵反抗后兵败逃亡,而后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刘据之孙刘询继位后,为刘据追谥曰“戾”以表其冤屈,故刘据又称“戾太子”。

姓名: 刘据

别名: 卫太子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时间: 公元前128年

逝世时间: 公元前91年

出生地: 长安皇宫

职业: 汉朝太子

所处年代: 汉朝

目录

1人物简介2成长经历3人物事迹4死亡之谜5人物评价6戾太子墓

1人物简介

同事刘据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死于公元前91年,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的长子,又称卫太子。年近而立始得长子的武帝兴奋异常,一出生便命人为刘据作《皇太子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并将他的母亲卫子夫由夫人立为皇后。因此刘据既是武帝的长子,也是其唯一的嫡子,武帝此举愈发巩固了刘据的地位。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时年七岁。武帝极力培养这个儿子,命天下鸿儒名师为其教授《公羊春秋》、《谷梁》。太子加冠后,武帝为他修建“博望苑”,让儿子在那里跟宾客往来。

汉武帝即位以来一直追求长生,好大喜功,到了晚年更是变本加厉,并任用江充等奸臣。武帝与太子据政见不同,对其日益疏离,致使父子间沟通不畅。因此汉武帝在巫蛊之乱中被江充、苏文等佞臣蒙蔽,刘据起兵反抗后兵败逃亡,而后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武帝后来终于知道太子冤情,加以晚年丧子之痛,他的余生一直在悔恨中度过。戾太子一案对汉武帝刺激极大,促使他“轮台悔过”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治国之策开始由“多欲”向“无为”回归。

刘据之孙刘询后来登上帝位,是为汉宣帝。 即位后谥刘据曰“戾”(东汉著作《说文》:“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应取蒙冤受屈之意),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

2成长经历

刘据出生,年近三十始得长子的武帝兴奋异常,即命人为刘据作《皇太子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并将他的母亲卫子夫由夫人立为皇后,并大赦天下。因此刘据既是武帝的长子,也是其唯一的嫡子,武帝此举愈发巩固了刘据的地位。6年之后7岁的刘据被立为太子,他的三个异母弟随后纷纷就国,刘据的太子之位异常稳固。

在刘据的成长过程中,武帝灌注了特殊的心血。为太子建博望苑,允许他招收门客是武帝的创举,显示了武帝将其视为接班人的迫切心情。但随着太子的长大,却形成了和汉武帝并不一致的政治观,这点让武帝始料不及。刘据性格“仁恕温谨”,但武帝“嫌其材能少”,认为与自己不相似。太子经常劝谏武帝减少跟外族的战事,武帝却说这样做是为了太子将来可以安享太平。

随着卫皇后年老宠衰以及太子据的长大,武帝对卫皇后和太子的关爱减少,皇后太子“常有不自安之意”。武帝察觉此事,曾对太子之舅、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说:“太子宽厚待人,是合适的守成之君。我现在帮他把仗打完,正是为了他的将来。”太子宽厚,虽然得到民心支持,但是也令一些主张严刑峻法的官员不满。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病逝,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就失去了最有力的后援,随着卫子夫年老色衰,汉武帝的移情别恋。卫子夫皇后的名位虽在,但想见武帝一面却十分困难。从而导致他们父子关系疏远进而生疑,并且太子与武帝在许多问题上不一致,如武帝“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武帝坚持以武力征伐四夷,太子则主张用怀柔之策缓和彼此关系等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江充等人的“不懈努力”寻找甚至不惜散布谣言的情况下,外加武帝晚年愈发残酷多疑,最终发生了征和二年父子相残的悲剧。

3人物事迹

同事刘据太子岳鼻

传说卫太子鼻子大,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时太子去看望。江充告诉太子说:“太子不要进去,陛下有诏说厌恶太子的大鼻子,进去须用纸盖住鼻子。”后来太子走后,江充对武帝说:“太子不想闻陛下的身上的味道,故此掩鼻。”武帝因此迁怒太子。

皇天坞

皇天坞在阌乡的东南方向。传说卫太子兵败逃亡之时,曾大哭流泪仰首呼唤皇天。百姓怜惜太子的命运,因此用皇天命名此处,取作皇天坞。

失儿河

全鸠涧水,今名十二里河。古名泉鸠涧、全节水、全鸠水、泉鸠涧水、鸠水。北魏·《水经注》:“泉鸠里,在县(古阌乡县)东南十二里。汉戾太子之匿处。有泉鸠涧,一名全节水,亦名全鸠水,北流入河,戾太子冢在涧东。”汉武帝失儿于此,故传说汉武帝晚年将此水改为失儿河。

4死亡之谜

在汉武帝晚年发生了“戾太子之变”,该事件同时还和“巫蛊之祸”联系在一起;在政权更替敏感期,汉武帝竟废掉亲手所立的嫡长子,而在戾太子被杀之后,其惟一的骨血,亲孙子刘病己身上有发生了那些戏剧性的传奇故事呢?

同事刘据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长安正是短暂的秋天。天阴沉沉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马上就要进入严酷的冬天了。就在这座布景不祥的舞台上,太子刘据戎装登场,开始自己一生中最后的表演。

七月初九,太子刘据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多年豢养的门客冒充皇帝使节,率兵收捕江充、韩说、章赣、苏文等人。江充时任直指绣衣使者,专门负责督察贵戚和近臣逾礼骄侈之事;韩说乃按道侯;章赣是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苏文则是一名黄门侍郎,侍从皇帝,负责传达皇帝的诏命。江充和章赣束手就擒,太子刘据亲自监斩二人。韩说怀疑皇帝使节是冒牌货,拒不接诏,被使节当场格杀。

另一路由太子舍人无且率领,持着皇帝的纯赤色符节,于初九深夜突然攻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征得皇后卫子夫的同意后,调动皇后中宫的侍卫车马和长乐宫的侍卫车马,打开武器库,分发众人,继续抓捕苏文及其同党。这一来长安城中民心大扰,纷纷传说太子刘据等不及父皇驾崩,发兵谋反,准备提前登基。

苏文趁隙潜逃到甘泉宫(今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城北甘泉山南麓),向其时居住在甘泉宫的汉武帝汇报了长安城的动态和战事。汉武帝一听,立马派遣使者,马不停蹄地赶往长安,宣召太子前来甘泉宫,解释他的行为和动机。不料派出的使者到了长安城外,却逡巡不敢进,在城外转了一圈儿就回来向汉武帝复命说:“太子果真造反,而且已经成功地控制了首都,一看见我就要杀掉我,我吓得赶紧跑回来了。”汉武帝大怒,刚好这时驻守长安的丞相刘屈氂派了一名长史前来。汉武帝问长史:“首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丞相在干什么?”长史回答道:“丞相听说太子谋反,当场就逃跑了,连丞相的印信都弄丢了。”又说:“丞相秘之,未敢发兵。”意思是丞相以为此事隐秘,不敢轻易发兵平定太子的叛乱。这是一项来自丞相的重要信息,反映的是丞相对长安局势的判断。

汉武帝闻听此言大怒,说:“太子造反的事已经如此大白于天下,还有什么隐秘可言!当年周成王年幼,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趁机发动兵变,周公大义灭亲,杀了管叔,流放了蔡叔,何其果断!看来丞相无周公之风啊!”于是汉武帝给丞相下诏,命他果断出击,对造反者要杀无赦,务求斩草除根。并亲自传授平定叛乱的战略战术:用牛车当作防御工事,不要和叛军短兵相接,以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为第一要务,同时坚闭城门,不要让一个造反者漏网。

这边厢太子刘据展开了反宣传战,声称父皇在甘泉宫病势严重,被左右奸臣挟持,挟天子以令诸侯,预谋作乱。汉武帝为了打破太子刘据的宣传攻势,亲自从甘泉宫来到了长安城西的建章宫,下诏征发三辅(辖今陕西中部地区)各县的正规军,以及各部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归丞相统辖,齐心协力平定叛乱。汉武帝深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将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此刻太子刘据手无兵权,只好矫诏将长安城中的囚徒统统释放,交给自己的少傅石德和门客张光等人率领,又将长安附近的胡骑和数万名长安市民武装起来,在长乐宫西门外和丞相刘屈氂率领的正规军短兵相接。双方一连大战五天,血流成河,长安大道两旁的清清沟渠都被鲜血染红了,死难者达数万人之多。一时间,繁花似锦的京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市民武装的乌合之众怎能敌得过帝国的正规军?太子刘据起兵八天后终于兵败,从城南的覆盎城门脱逃,逃到湖县泉鸠里(今河南灵宝西部与陕西交界处的泉里村),藏匿了起来。收留太子的这户人家是贫农出身,家徒四壁,只好让家里的女人昼夜做鞋,白天拿出去卖,以此供给太子一行的衣食。

太子刘据本来就性情温和,宽仁恕己,眼看收藏自己的贫农家庭如此操劳,心下不忍,想起了自己在湖县有一个老朋友,十分富有,是当地富豪排行榜上的首富,遂派人前去联络。不料被当地官府发觉,八月初八,在藏匿了20多天之后,持有通缉令的官府追兵逼近了太子刘据藏匿的贫农家庭。在天罗地网的覆盖之下,太子刘据知道自己的末日终于到了,世界之大,还能藏身何处?太子刘据连遗嘱都没有留下,走进内室,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用一根绳子吊死了自己。

这户贫农家庭的主人在与官兵格斗中,为保护太子被杀,太子的两个儿子一同遇难。长安城内,汉武帝派人收回卫子夫的皇后印信,卫子夫自杀。太子妃、太子的儿子儿媳、跟随太子的诸门客尽数被杀。至此,太子刘据和生母卫子夫皇后一系烟消火灭。史称“戾太子之变”—刘据死后,汉武帝赠他的谥号是“戾”。戾,罪也。戾太子即有罪的太子,这是汉武帝对太子刘据的盖棺论定。

5人物评价

班固:巫蛊之祸,岂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见,其长竟天。后遂命将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后,师行三十年,兵所诛屠夷灭死者不可胜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皆败。故太子生长于兵,与之终始,何独一嬖臣哉!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内平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暴骨长城之下,头卢相属于道,不一日而无兵。由是山东之难兴,四方溃而逆秦。秦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墙,祸成二世。故曰“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兵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

《易》曰:“天子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君子履信思顺,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故车千秋指明蛊情,章太子之冤。千秋材知未必能过人也,以其销恶运,遏乱原,因衰激极,道迎善气,传得天人之祐助云。

司马光:古之明王教养太子,为之择方正敦良之士以为保傅、师友、使朝夕与之游处。左右前后无非正人,出入起居无非正道,然犹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祸败者焉。今乃使太子自通宾客,从其所好。夫正直难亲,谄谀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宜太子之不终也!

6戾太子墓

同事戾太子墓戾太子墓位于位于河南省灵宝县西50公里的豫灵镇底董村南约2公里处。位于最南面的墓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50米,高约50米,占地面积10余亩,为武帝太子刘据之墓冢。与太子冢西北相接处有皇孙冢两个,乃是刘据之子冢。俗称“皇孙冢”。三冢规模呈由南向北等量递减之势。

西汉诸帝陵中最高大的是戾太子之父——即武帝的茂陵。陵高“违规超限”达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可见刘据墓高度超西汉诸帝陵之上,足见武帝与宣帝对自己至亲的追念之情。

戾太子墓北约1.5公里处,有一石碑,原碑高1.6米,宽0.85米,厚0.1米,正面刻着“汉台风雨”四个大字。西北2.5公里处,原有“归来望思台”和“思子宫”,为汉武帝时所建,以表汉武大帝对太子的哀思,历朝历代刘姓子孙祭拜不断,香火旺盛,引来游客络绎不绝,是原阌乡县八大景之首,现为灵宝十三景之重,属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景观。

词条图片

同事

同事

同事

同事

刘据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刘据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浏览此文的人还看过
DR Congo: Debou
DR Congo: Debou

详情:外文名:DR Congo: Debout Congolais......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常用的计算公式有:(1)乘法与因式分解(2)......

刀塔2(DOTA2)怎么下载
刀塔2(DOTA2)怎么下载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首先下载一个steam。22.......

几米经典语录?
几米经典语录?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几米经典语录如下:21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

相关网站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长城华人怀思堂
  • 清东陵万佛园
  • 九里山二区公墓
  • 施孝园
  • 华夏陵园
  • 中华永久陵园
  • 珍珠源公墓
  • 灵山宝塔陵园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
  • 真武山公墓
  • 大朗陵园
  • 院山公墓
  • 卧龙寺
  • 长松寺
  • 凤凰陵园
  • 白塔山公墓
  • 宝光塔陵公墓
  • 红枫艺术陵园
  • 金沙陵园
  • 北京墓地
  • 成都墓地
  • 金土坡公墓
  • 燃灯寺
  • 莲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