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兴安盟的行政中心。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865.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32.71万人。
中文名称: 乌兰浩特
外文名称: Ulanhot(英)Улаан хот(俄,蒙)
别名: 红城,王爷庙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东北
下辖地区: 爱国街道、和平街道等
政府驻地: 罕山街
电话区号: 0482
邮政区码: 137400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东部
面积: 865平方千米
人口: 32.71万(2010年)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成吉思汗庙、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机场: 乌兰浩特机场
火车站: 乌兰浩特站
1历史沿革2地理位置3气候条件4自然资源5经济发展6交通通讯7政策环境8重大项目9旅游景点目录
1历史沿革
乌兰浩特市
在历史沿革方面,乌兰浩特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活动之地。汉代初,隶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仍为东胡活动地区。东汉末年,鲜卑族强盛起来,本地区为鲜卑活动地域。南北朝时期为室韦活动地区。隋唐时期为霫的活动地区。唐总章二年(669年),隶于居延都督府;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隶属于室韦都督府。辽代属上京道泰州金山县。金代为临潢府路泰州辖地,军事上归东北路统军司节制。元代属辽阳行省泰宁路。明代初为泰宁卫辖地,隶属大宁都司。永乐四年(1406年),在今乌兰浩特地区增设木答里山卫,旋归该卫所辖,改隶于奴儿干都司。清代活动在今乌兰浩特市境一带的是科尔沁蒙古。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统一,十六部四十九蒙古封建主承认后金皇太极为蒙古可汗。清对蒙古地区拆部编旗,科尔沁部因较大而划分为6旗,分左右两翼,每翼3旗,乌兰浩特地区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亦称札萨克图郡王旗,简称札萨克图旗)境内,归该旗领属。
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今市区内修建家庙,当地群众称"王爷庙",并把该庙所在地亦称为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区)。
在中华民国时期,按照中华民国政府于民国元年(1912年)八月十九日发布的《蒙古待遇条例》规定,盟旗设置及蒙古王公"原有之管辖治理权一律照旧"。1929年东北军在王爷庙设置兴安屯垦公署第一垦殖局,该局曾将王爷庙改称"兴安镇"。
在东北沦陷时期,1932年,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政权在王爷庙设置兴安省,领兴安南、兴安北、兴安东3个分省(后增设兴安西分省)。是年,兴安镇改称王爷庙街。1934年12月,撤销兴安省,同时将兴安4个分省直称为省。1935年,兴安南省公署由郑家屯迁至王爷庙街。1943年,在王爷庙街设兴安总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15日,在王爷庙街成立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兴安盟政府,4月,以上两府撤销。同月,成立王爷庙街公署,归西科前旗领导。28日,在王爷庙街成立兴安省政府和兴安盟政府。8月,王爷庙街公署改为王爷庙街政府,直隶于兴安盟政府。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街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25日,撤销兴安省政府。11月28日,王爷庙街改称"乌兰浩特"(蒙语,汉语意思为红色的城市),并升格为市。
解放后,1949年12月,内蒙古自治政府由乌兰浩特市迁往张家口。1953年2月1日,在本市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5月10日,政务院决定将乌兰浩特市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具体领导工作交由东部区行政公署负责。1954年4月30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本市由自治区直辖改隶属于呼伦贝尔盟。1958年8月20日,内蒙古党委批复乌兰浩特市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合并,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1964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浩特市建制,改为乌兰浩特(镇级),隶属科右前旗。1969年8月,乌兰浩特随科右前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年8月随科右前旗划回内蒙古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兴安盟和乌兰浩特市建置,兴安盟行署驻乌兰浩特市。
区划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1946年8月,王爷庙街公署改为王爷庙街政府,由隶属西科前旗改隶属于兴安盟政府。王爷庙街设爱国、和平、新生、铁西和南区5个区,各区分设若干居民委员会。1947年11月28日王爷庙改称乌兰浩特并升格为市后,市政府建立爱国、和平、新生、铁西和南区5个区政府,各区政府下设街道委员会或村公所。
爱国区政府辖5个街道委员会;
和平区政府辖4个街道委员会;
新生区政府辖4个街道委员会;
铁西区政府辖一村(现红光村)、二村(现红星村)、三村(现红城村)3个村公所。
南区政府辖5个街道委员会和1个村公所。
市区范围东至洮儿河,西至归流河,南至洮儿河与归流河汇流处,北至现城效乡饲养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50年,撤销爱国、和平、新生和南区4个区政府,改设区公所。1952年,铁西区政府改称郊区人民政府,1954年该政府撤销,恢复铁西区人民政府。1955年,各区公所撤销,原各区公所组建若干个居民委员会。1956年8月,成立铁西乡和南窑乡。
1958年8月,本市与科右前旗合并,变为区级市,铁西乡和南窑乡合并成立市郊乡。1961年3月,科右前旗居力很公社的永联大队划归本市(1975年,永联大队分为永联、查干2个大队)。
1964年7月20日,本市建制撤销。
1980年7月恢复市建制后,同时将科右前旗乌兰哈达、义勒力特、居力很3个公社和归流河公社的三合大队划归市辖。市区设爱国、和平、兴安、胜利、铁西5个街道办事处,郊区设乌兰哈达、义勒力特、居力很和城郊4个公社。
1984年3月,郊区4个公社分别改称为乌兰哈达苏木、义勒力特苏木、居力很乡和城郊乡,各乡、苏木所辖生产大队分别改称村或嘎查。
1986年4月,将铁西街道庆丰街以北部分划出,建立都林街道。
1990年9月,将爱国街道岭南街以北部分划出,建立五一街道。
2006年,将永联镇更名为永联办事处,2007年将永联办事处更名为城郊办事处。目前,乌兰浩特市下辖两镇、八个办事处,分别是居力很镇、乌兰哈达镇,兴安、爱国、五一、都林、胜利、和平、铁西、城郊办事处。
如今的乌兰浩特市总面积865.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共有蒙古、汉、满、朝鲜、回等17个民族,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5.9%。
2地理位置
乌兰浩特市地处地理座标是:东经121°50′至122°20′,北纬45°55′至46°18′。区域优势明显,距哈尔滨、长春、沈阳400公里左右。
乌兰浩特是兴安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大兴安岭群山环绕,罕山为其依靠,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东、西、南三面环水,平均海拔263.6米。发源于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洮儿河和归流河分别从城东、城西流过,城南有10多万亩连片开发的水稻田,城北30公里处有察尔森水库,胜似"塞北江南"。
3气候条件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时,无霜期134天。
4自然资源
乌兰浩特市生态环境保存好、绿色无污染是乌兰浩特市资源的最主要特点。
水资源丰富:乌兰浩特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与北方其他城市相比,本地区具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市内洮儿河、归流河年径流总量7.7亿立方米,洮儿河上游察尔森水库最大蓄水量13.6亿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亿立方米。全市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9.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径流量7.7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1.6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
耕地丰富,农产品众多:全市有耕地 27 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年产粮食稳定在5.5万吨左右,其中优质玉米2.3万吨、水稻2万吨、大豆800 吨。绿色无公害水稻可年产1.5万吨,产品热销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大中城市。牧业年度牲畜头数15万头(只),以奶牛、肉羊为主。全市目前有奶牛9.9万余头;肉羊存栏5.5万只,年产优质羊绒 3000公斤,羊毛24万公斤,羊肉80万公斤,皮张6.2万张。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充足,有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全区20个开发区之一的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1.24平方公里,目前有2平方公里完成 "三通一平" ,达到了企业入驻条件。
矿产资源:境内莹石、建筑用砂石、砂质粘土、建筑用岩石分布广泛,储量十分可观。有铁、铅、锌、大理石等多种矿藏。
草原:乌兰浩特所处的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的腹地,有2000多种草原野生植物,其中近800种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禾本料和豆类植物。耕地、草原载畜量大,为生物医药业提供大量脏器。境内天然中草药有400多种,总储量1.5亿公斤。
森林覆盖率高:乌兰浩特森林覆盖率24.8%,活立木蓄积量3000万立方米。全市有林地面积1.1 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
旅游资源丰富:乌兰浩特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融历史文化、革命胜地、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于一体。"一庙两河"环抱着红色的城市。世界上唯一一座纪念成吉思汗的祠庙座落在罕山之巅,是体现蒙元文化的突出代表;环绕城区东西两侧的归流河、洮儿河,为乌兰浩特增添了灵气。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成立。现有五一会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楼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和五一广场等可供参观瞻仰;城北有气势恢宏、庄严的烈士陵园,是缅怀革命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城郊的古城遗址,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景色旖旎的成吉思汗公园、民俗风光旅游村、成吉思汗赛马场和洮儿河公园,则向人们展现着优美的风光和民族特色,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并感受民族风情的理想所在。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猴头、蕨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有沙参、党参、桔梗、防风等多种中草药材,并有飞龙、白天鹅、山鸡、鹿、犴、熊、狍子、黄羊等珍禽异兽。
对外开放优势:乌兰浩特是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现有阿尔山--松贝尔国际性季节开放口岸,还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西出口,两山铁路(蒙古国乔巴山--中国阿尔山)贯通后,国际通道和口岸优势将十分明显,为引进和合作开发利用俄罗斯、蒙古丰富资源,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
5经济发展
(一)发展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盟委(扩大)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理性推动,重点在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民生改善、执政能力建设上取得突破,实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程、肃风整纪工程、干部知识更新工程、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发展环境营造工程"五大工程",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工作目标是: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2亿元,增长10.5%。财政收入达到5.04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330元和4320元,分别增长10%和8%。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
工作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农村牧区建设和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坚持项目牵动与环境营造同步推进,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主要任务是:
加快壮大经济总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进一步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以打造大工业为目标,坚持投资拉动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培育支柱产业,建设产业集群,壮大经济总量。
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跨越式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消耗降低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坚持走产业聚集、资源节约、环境改善、布局合理的城市化道路,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在体制、环境、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延伸工业链条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带动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化、专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改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努力营造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发展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乌兰浩特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81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44600万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146200万元。大力实施城市东扩西改战略,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市委政府综合办公大楼、市政广场、五一广场、会议中心、成吉思汗赛马场、滨河小区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乌兰浩特市四星级宾馆建设工程即将交付使用。道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燃气管道工程顺利实施。"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亿元。完成25家企业转制,成功引进了蒙牛乳业、北大荒丰缘麦业、金源达矿业、奈伦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十五"期间,实现横向联合项目438项,累计完成引进国内资金35.4亿元、外资1292.6万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国内资金最多的时期。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1800万元。
(三)社会建设比较和谐:2006年,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的荣誉;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3.3万名中小学生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农村小学11所,建成寄宿制小学2所。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朝鲜族小学教学楼、四中公寓楼、职教中心公寓楼全部竣工。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有效整合卫生资源,城乡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街道社区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关心下一代、史志档案、红十字会、残联、老干部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实现就业6997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2714人。完成金山小区经济适用住房二期工程建设,3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城市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30元,1798名农村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开展"慈善一日捐"、"博爱一日捐"活动,受益群众达2万人次。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程,使3100名贫困人口实现温饱。深入开展"推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红城"文化艺术节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6交通通讯
乌兰浩特市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民航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通讯、电力、水利、城市建设等支撑条件大为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块"绿色净土"。铁路:有开往北京、长春、哈尔滨、大连始发直达列车,开通了乌兰浩特--呼和浩特直达列车。伊尔施--伊敏河铁路已开工建设,霍林河至乌兰浩特至白城铁路正在做前期工作。随着两伊铁路贯通和霍乌白铁路的建设,疏通了毗邻通辽、霍林河、呼伦贝尔伊敏河等大煤田的煤炭运输的直达通道,运距分别为150公里、450公里范围,加之利用境内丰富的水资源,可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和大型煤化工项目。公路:111国道、302国道、S202国道、省际大通道贯穿乌兰浩特市南北东西。航空:乌兰浩特机场设施完备,可起降波音737客机,现已开通乌兰浩特--北京、乌兰浩特--呼和浩特两条航线。通讯:乌兰浩特市建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卫星、数字微波为辅的立体化、高速率、数字化的电信基础网络。电力:乌兰浩特市电网通过220千伏右乌线与东北网相连;通过扎霍220千伏输变电线路与自治区电力大通道相连,年可提供电力20亿度。
7政策环境
乌兰浩特市地处东北经济区和东北亚经济圈,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设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的纽带。既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现实机遇,又享受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优惠政策,周边又毗邻矿产资源富集区,具有发展能源、重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的优势组合条件,是国内外、区内外相关产业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电力、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农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经济技术合作和开发建设前景。乌市在遵循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制度,实行为投资者服务公示制度,实行投资者首问负责制度,实行投资者投诉专办制度,实行投资环境"一把手"负责制度,实行重大项目投资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制度等等,为投资和合作者提供优惠的政策条件和良好的服务条件,创造宽松的法制环境和创业环境。
8重大项目
交通
1、乌兰浩特市至白城高速公路工程(石头井子至乌市段)
2、白音胡硕至乌兰浩特铁路建设
3、"白阿"铁路改造项目
4、霍林河至乌兰浩特铁路建设
5、阿尔山至乌兰浩特一级公路建设项目
能源
1、乌兰浩特2 ×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
2、乌兰浩特市生物质发电项目
工业
1、乌兰浩特市年产24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
2、乌兰浩特开发区玉米深加工项目
3、乌兰浩特市关店绒毛市场项目
4、乌兰浩特烟厂搬迁改造项目
5、蒙药"爱克泻"项目
6、源利化工糠醛加工生产项目
农牧林业
乌兰浩特市两河治理工程
城市基础设施
1、城市地下热网改造工程
2、城市第三水源工程
3、乌兰浩特机场候机楼维修工程
4、火车站原址新建工程
5、城市道路改造工程
6、乌兰浩特物流中心一期工程
7、城市防堤工程
旅游
1、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建设工程
2、乌兰夫办公旧址维修工程
3、内蒙古"五·一"大会会址维修工程
4、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复原工程
5、四星级宾馆建设工程
6、王爷庙复建工程
7、成吉思汗庙整体维修工程
9旅游景点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内蒙古自治政府纪念地位于乌兰浩特市境内,包括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兴安博物馆
兴安博物馆始建于1987年,2010年迁入新馆址。新馆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的政治、文化中心乌兰浩特市,东眺历史悠久的洮儿河、毗邻宽阔的市政广场。新馆址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现共有三个展厅:其中历史展厅面积3200平方米,以《北国苍龙—大兴安岭文化带上的历史长歌》为题,以新颖的立题、新税的视角,展示自新石器时代明清时期八千年来,生成发展于大兴安岭地区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将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用跳跃串珠式的方法、使用1200件套文物藏品形成一条简明的脉络。分成氏族先民、东胡族、鲜卑族、契丹族、蒙古族和明清北方民族六大单元。使人们从中看出崛起于大兴安岭的北方民族勇敢顽强,富于进取,开发建设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精神与历史传统。石佛造像展厅向人们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石雕佛教造像100余尊。临时展厅作为专题展厅展览的阵地,可为盟内各机关团体和收藏爱好者提供便利条件。
兴安博物馆内设施先进、理念新颖,展出的各个时期文物馆藏品种类多、体系丰富,尤其是以辽代和元代文物最具特色,其中多件为孤品。是集中展示、弘扬兴安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
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位于乌兰浩特市森林公园内。原址位于乌兰浩特市火车站东侧150米处。该陵园是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在乌兰浩特地区的烈士特别是乌兰浩特籍的烈士而建的。陵园于1948年开始建设,1949年10月1日落成,是自治区政府批准修建的最早的烈士陵园之一。
成吉思汗庙
成吉思汗庙成吉思汗庙,坐落于乌兰浩特市城区北侧的罕山之巅。它与成吉思汗陵被世人称“西陵东庙”,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祭祀成吉思汗的庙宇。
成吉思汗庙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吉思汗庙,由蒙古族艺术家耐勒尔设计,1940年5月5日动工修建,1944年10月10日竣工。庙宇坐北朝南,正面呈“山”形,方身圆顶。“山”字中间是高28米的正殿,东西两端是对称的16.62米高的偏殿,顶盖皆圆形尖顶。正殿和偏殿间分别有封闭长廊相通,廊顶亦各有3个小圆形尖顶,整体共有大小9个圆形尖顶,用绿色琉璃瓦镶铺。正殿圆顶前悬挂蓝底长方形匾额,用蒙汉两种文字签写着“成吉思汗庙”字样。具有民族特色的庙顶同雪白的庙体、朱红的大门一起构成了成庙巍峨壮观、沉稳雄健的气势。成吉思汗庙殿建筑面积822平方米。正殿内有16根直径均为0.68米的红漆明柱。正中北侧大理石台基座上安放着2.8米高、2.6吨重的成吉思汗全身铸铜贴金坐像、端庄威严。置身庙内,颇有庄严肃穆之威。庙殿四周建有高2.8米、1000余米长的灰顶白壁围墙。南墙正中建有10.8米高的蓝色琉璃瓦顶山门。山门至庙宇间逐渐上坡地势,修有宽10米、长180米的花岗岩石阶,阶分9组,每组9级。庙殿右下方有成吉思汗横刀立马和两匹白骏的雕塑,在成吉思汗庙殿的左下方为成吉思汗著名的八骏。庙殿东南侧建有“成吉思汗箴言长廊”,竖立着数十块刻有成吉思汗箴言的黑面石碑,碑体两面内容为蒙汉文对照,书法种类各异,风格多样。漫游碑廊,既能体会箴言内涵哲理,又会得到优美的艺术享受。长廊南侧,有“神马厩”遗迹。庙殿西南侧,建有白色蒙古包式的圆形建筑,原是收藏经书之地,现为展览厅,展有成吉思汗生平伟业的资料,部分文物及成庙60年的历程资料,还展有党、国家和自治区领导及各界知名人士到成庙视察、参观的留影、题词。自治区六十年大庆期间对成吉思汗庙景区进行了维修改造,改造后的庙外景点包括停车场、公园广场、公园甬路、三门前广场、等几部分,成吉思汗庙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词条图片
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
成吉思汗庙
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乌兰浩特市 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国内涉及到的汽车电子产品大概有三十多项:垍2......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开始跑步前,做好准备工作,符号进行200m跑......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1如果你的手机具有上网和下载功能,并且能够解......
详情:操作步骤/方法【方法1】11、关于练级途中天赋加点2建议前期......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上海建站网(http://www.lvon8.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海建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