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操作步骤/方法11老马识途。2典故: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3读音:lǎomǎshítú。4意思: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5出处: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采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62马革裹尸。7典故:马援是东汉名将,当官时曾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
操作步骤/方法
1
1老马识途。
2
典故: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
3
读音:lǎomǎshítú。
4
意思: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5
出处: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采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6
2马革裹尸。
7
典故:马援是东汉名将,当官时曾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8
读音:mǎgéguǒshī。
9
意思: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0
出处: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11
3塞翁失马。
12
典故:《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
13
读音:sàiwēngshīmǎ。
14
意思: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15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鲁公有柬别之;略曰:‘寒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为福。’”
16
4马首是瞻。
17
典故: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
18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太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19
读音:mǎshǒushìzhān。
20
意思:士兵看着将帅马头的方向而进退。后比喻追随别人来定行止。
21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22
5指鹿为马。
23
典故: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24
读音:zhǐlùwéimǎ。
25
意思:比喻颠倒是非。
26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END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马的典故?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上海建站网!
标签:
内容声明: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由第三方用户投稿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上海建站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上海建站网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核相关关内容,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网站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